第124章安市破局
定州。
一切都很顺利,一切都如同历史上发展的那样。辽东城破白岩城降,李承乾不断翻看着最近一段时间从前线传来的军报。接下来就该到安市城了。
安市城。
实话实说,这个名字李承乾最早是在后世史书中知晓的。当然也不止是安市城,整个高句丽境内的情况他最早也只是从后世史书上窥探过一角罢了。
更何况千年过去,地理地形都有很大的改变,就算有后世的经验和记忆,放到唐朝来估摸也是没有什么大用处的。
所以,现下李承乾对高句丽所有的了解都是来自前线的军报,还有早年间李世民派人去往高句丽探查过回来后写就的资料。安市城。
李承乾沉吟,从手旁的一堆军报中扒拉出一张安市城详情图认真看了起来。此城三面环山,城内有泉水有梯田,内还建有集市粮仓军械库等各种设施。而此城的城墙也借着地形建在山脊之上,按着李承乾从这图中感觉,这山脊的坡度非常陡峭,约莫六七十度,大军想要爬是根本爬不上去的。想要攻城,这三面是可以断了念想,那么唯一适合大军行动的也就只剩下西面的出口了。
只是那西面口也是被高句丽所重视的,明明白白一个翁城摆在那。西面出口的坡度看地图虽然缓一些,但也只是一些而已。偏偏他们还只能从西门进攻,而高句丽方面只要守住西门口,唐军就很难在短时间内突破。
这安市城,还真是个以高打低易守难攻的好地方。不过坏消息中还是有好消息的。
这份图中高句丽粮仓位置军械库位置和守军巡逻路线都被标注地一清二楚。更重要的是,因着最先李世民派了小股唐军骚扰高句丽边境,前后持续数个月,影响到了粮食收成。
高句丽后方许多城池的粮食都曾被调往前线,安市城也是其中之一。所以安市城内的储粮并不多,他们撑不了多久的。李承乾长呼一口气。
热气球配上望远镜在侦查方面是真真切切的无往不利。不用再跟往前一样到了城下才垒木堆土自己做一个制高点。偏生热气球能飞得很高,城内的守军只能干瞪眼,毕竞箭它也射不上去。这种时时刻刻被人监视的感受并不好。
大唐这边的前锋热气球探查部队可以轮换值守,安市城内一有风吹草动就能注意到,才没几日,安市城内的守军就被搞得心力交猝。他们不是没想过出城突袭那些热气球的营地。可惜他们一有动作就会被发现,等他们赶到,等着他们的就是养精蓄锐打埋伏的唐军,完全是得不偿失。
无法,安市城城主只好强制叫停,不再去管那些侦查的部队。既然没有办法避免,那就专注好守城吧。
可仗还没打,这种逃避行为到底是会叫士气弱上好几层的。想到此处,李承乾指尖轻点案桌。
算算时间,李世民这一回比历史上推进得更快。因着前有小股唐军骚扰高句丽边境让其疲于应对,前期无论是李世绩一部还是李靖一部都推进得格外快。
等李世民迅速解决辽东城和白岩城再到其抵达安市城也不过才五月。足足快上了一个月。
本来按着李世民的想法是要先取建安城再取安市城。建安城在最开始就是被张俭一部给大败过,不过当时张俭重点并不在夺取建安城,而是作为障眼法叫高句丽方面分不清唐军主力在何。野战和攻城战是两码事,张俭一部兵力不够,建安城再如何不堪也不是短时间内能攻下来的。
不过张俭先前的努力也不是白用功,至少打掉了建安城内的大部分兵力。建安城在西,安市城在北,建安城空虚安市城坚固,若是越过安市城取建安城,只怕以安市城城主的能力他必定是会断唐军粮道的。李世民从前靠断人粮道夺过多少次先机?
太过危险了。
李世绩坚决反对,李承乾同样是反对的。
李世民再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