吧?!大家根本不知道唐军的主力在哪。
但这个问题眼下好像也不是很重要了。
因为随着唐军的胜利,他们的意图昭然若揭。多线行军看似杂乱,但背后的目的从来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全力打破高句丽的辽东防线,让本该是互相援助互相守望的几个城池被分割开来,再也发挥不出他们本来的作用。去其臂膀逐个击破,最后便只剩下孤零零一座辽东城孤立无援。这样的打法如李世民当年打洛阳时简直如出一辙。隋军几十万大军被阻在辽东城城下,而唐军却不过多路并发,轻轻巧巧就将高句丽打得疲于奔命,接连丢城。
而最可悲的便是他们就算知道了也不能如何,只能眼睁睁看着唐军一步一步蚕食他们的辽东防线。
李世绩的军队在安置好盖牟三城后便率大军向辽东城进发。但辽东城也不愧是辽东防线中的核心,城池还算坚固,守军还算充足。李世绩的大军难得缓下了攻打的脚步。
本来火药和热气球应是对攻城最好的武器,但是辽泽难走,空气又潮又湿,他们又为前军多是要急行打仗,带上有太多的不方便了。只有李世民亲率的那一部唐军备上了这些器械。不过李世绩的缓下脚步也不过是暂时的。
因为,随着这三路大军的进发,时间也在不知不觉中流逝。数个月下来,高句丽疲于奔命一心只想着守住辽东城守住辽东防线,他们已然忘记了最开始唐朝这边可是打出了天子亲征的旗号的。那么……
都打了这么久了,好似有一个人一直还未在前线出现过。李世民呢?
他在哪?
大大大
李世民自然是在行军途中。
他是个将军,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兵贵神速这个道理。当李世绩前军在辽东城被拦下的消息传到李世民手上时,他正在辽泽面前。李世民和李承乾一路自洛阳出发,最终在定州分别。原先的历史上驻扎定州的该是新太子李治。李承乾自然是不可能如同历史上的李治一样因为要同李世民分别哭得悲不自胜。
其一是他不是历史上的李治,没有那么年轻,早便过了十六岁了。其二是他与李世民是经历过别离的。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他要忙着负责后勤。
前线有他的阿耶,有他大唐子民,他的任务与担子同样是不轻的。随着李承乾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李世民也放心地将后方交给了他,交给了留在长安的房杜。
而他,则要带着唐军直面高句丽了。
辽泽。
李世民全副武装,穿甲胄配弓矢,从皇帝到天策上将的身份转变,于他而言从来都没什么难的。
唐军队列整齐,皆是虔诚地看着最前方的那个人。他们皆是唱着秦王破阵乐长大的一代。
而现在,他们终于有机会与那曲中人并肩作战。何其幸运。
何其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