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睛一看,小姑娘安安静静的却难掩好奇之心,拉着自家父亲的手伸长脖子。
“是那个苏家小娘子?”
长孙无忌点头:“那日产钳救下苏亶妻女两条人命,借苏亶之口产钳在长安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高门大族一时犹豫不定,反倒是陛下加紧打造出来的头批产钳立了功。”“前些日好几家百姓里妇人难产,本是救不回来的,除却一家只保住了妇人,其他几家均是母子母女平安。”
李承乾点头:“能救下人就好。”
“哎,快看,开始了!”
吴工匠惊呼,所有人的目光尽皆集中在黄娘子与她身边的纺车上。就见黄娘子拍拍水转纺车的传动机构,丝毫不露怯地向众人介绍:“这处是用来传动锭子的。”
黄娘子身后的几个女娘上手捻动嬉笑着补充道:“旁边这是传动纱框,用来加捻和卷绕纱条。”
黄娘子敲敲两处的衔接:“中间用的导轮与皮弦,用水驱动便能做到弦随轮转,众机皆动。”
二楼处的李承乾用胳膊捅捅长孙无忌:“这话是你教的?”长孙无忌按住李承乾不老实的手:“看下去吧。”就见底下黄娘子已经指挥着一众汉子拉动纺车置于河边下游。上游被黄娘子等人提前截断的水源重新开放。哗啦一声,纺车仿若巨大的野兽从睡梦中惊醒,咯吱咯吱晃动着运转起来。众人哗然,不顾危险靠近岸边想要一睹原理。黄娘子不疾不徐:“这个水轮运转和水转碾磨之法相近,但人力操作的地方与寻常纺车无差。”
随着黄娘子的讲解,纺车水轮在水力驱动下不断转动,工具机前的车架上装着二十枚铁叉用以对应二十枚锭子纺纱。一条条丝麻飞速加捻卷绕,而正是因为铁叉这些丝麻居然没有丝毫缠绕,独立分明且成型良好。
“黄娘子!这纺车一天可加工多少麻纱?”“至多六十斤上下,具体看水流。”
“这也太快了……这岂不是说只要有这样一辆纺车完全可以几家合用一架,便是连成本都可以平摊!”
“神迹都不为过啊。住在沿江河一带的要是有了这个东西,简直难以想象这个速度。”
“哪里称得上神迹,最开始不过有个大概框架,真正把这个纺车细致打磨的又哪里只有我,我身后的小娘子个个都是功臣,这纺车是属于大家的。”“黄娘子大义,千万钱财摆在眼前还是将这纺车堂堂正正给我们展示!'这个评价倒是有些微偏差,黄娘子轻咳,她可不是不爱财,只是李承乾足够大方。
叽叽喳喳的吵嚷声不绝于耳,李承乾眉眼弯弯。“可是新式纺车要想使得好得在水流湍急处。”“你瞧黄娘子那个还是提前截断水源蓄了一两日得到的效果,感觉只能在沿大河和少数沟渠处使用,冬日结冰也是个麻烦。”看着看着长孙家庆好奇询问。
李承乾挑眉,他要的就是不能大范围推广。隋末唐初本来也没多少人,算上隐户逃户如今不过一千多万。人少需求少是前提,这个时候若是有一项效率太过超前时代的机器普及全国,这并非一件好事,他暂且不想步子迈太大。更不用说他的寝殿如今还保存着一袋棉花种子,水转纺车最大的缺陷就是不适合纺棉纱。
偏偏棉纱这玩意日后必定会比麻纱受欢迎,等着全国上下都铺开效率高的纺车,然后呢?
再把棉花说得天花乱坠,利益链条形成后改动,必定会引起不满反弹。李承乾心中权衡利弊,面上依旧一副懵懂姿态:“那也足够了,总得慢慢来。”
长孙家庆没有坚持,只是有些可惜。
眼见底下黄娘子被众人围着讲解水转纺车,吴工匠与有荣焉般冲李承乾挥手:“小殿下我这就先下去跟我婆娘一道,便不跟着小殿下一道了。”“等等!我有个东西要给你!”
李承乾手忙脚乱从胸口掏出张图纸塞给吴工匠。吴工匠疑惑展开,他抽了抽嘴角:“小殿下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