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招收学生(2 / 3)

且他发觉自己也喜欢干这些,训练那些小孩儿,让他们长各种各样的本事,然后让这些孩子忠心于少爷。江玄戈的野心从未隐瞒过胡青竹,胡青竹知道自家少爷的远大抱负,他明白,想要达成少爷的心愿,很难很难,所以少爷需要很多只忠心于他的人才。只要对江玄戈有用,胡青竹什么都愿意干。不提赵峰有了自己的土地后,就迫不及待拿起锄头休整的事情。徐寿禄给他那些同窗、好友写的信已经寄出,江玄戈边开始着手准备修建书院。

江玄戈将书院的地址选在阴山半山腰,这里有好几条溪流,加上阴山半山腰坡度极缓,在不占用南宁县其他耕地的情况下,这里最适合建书院。书院建造的流程和修水利,修路的流程差不多,主管书院建造的陈临渊做起来驾轻就熟。

等到书院第一批工程建成,相信徐先生写信的那些同窗好友也有了回音,先生和书院有了,最重要的当然还要有学生。江玄戈选择的第一批学生依然是那些无父无母或者被父母舍弃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更容易拼命学习,也会对拯救他们一命的他更加忠心。虽然这种想法很是功利,但江玄戈不认为这有什么可耻之处,乱世人命如草芥,那些被父母护着的孩子还有可能活下去,而无父无母或者会被父母舍弃的孩子,如果他不去选,那他们的命就会轻易的终结在这个乱世,也许是被饿极了的大人悄悄煮到锅里,也许是冻死在某个边路。这日,又有一则告示张贴出,县丞大人要在阴山建立一座书院,现在需要八百名学生,优先无父无母的孩子,无父无母的孩童不需要缴纳学费书本费,并且书院还免费给学生提供住宿和食物,如果有父母的孩子想要孩子上学,则需要每年缴纳二两银子的学费,另外住宿费和食费自理,若这些孩子也想要免费,那么县丞大人则会用一百斤粮食买断,以后孩子和父母再无相关,孩子在书院求学期间,父母不能对孩子有任何干涉,至于孩子长大后是否愿意和父母联系,完全看孩子自己。

这贴告示很奇怪。

有人不由得往坏处想,虽然县丞大人是好人,但是把孩子从父母那儿买断,并且让父母不能干涉孩子,怎么看都是要干什么不正当的主意。家里稍微看重孩子的,都纷纷歇了把孩子送到书院的心思,而即便要送孩子,送的也多是家里最不受宠或者女娃。

一个女娃能卖一百斤粮食,已经很好了。

对父母舍不得的孩子来说,这贴告示并没有什么,可对那些失去了父母的流浪儿来说,却是改变命运的希望。

黄庆老家位于山溪,去年大旱,土地干裂,颗粒无收,当地的官员不作为,不但没有赈灾,反而还要向百姓们收秋税。在没有活路的情况下,村里有人跟着起义的大军走了,起义大王的手下说,只要跟着他们,以后就有数不尽的粗食,也不需要他们纳粮。可跟着走的领居没多久就死了,朝廷平叛流寇的时候,大王让邻居们手无寸铁的往前冲,那些人就像稻草一样倒在朝廷大军的羽箭之下他和他爹躲在山头看了这一场战争,看完后,他爹就告诉他,不能投大王,大王根本没把他们当人看,招募的这些人不过是充当炮灰,这么多的人命,只是为了给大王的正规军起到消耗朝廷军队武器的作用。他爹以前是东北人,当过两年守备厢军,后来上司占了他们的屯田,还要他爹帮着免费种地,他爹受不了,带着一家逃了,好不容易隐姓埋名到了山溪,却又遇上大旱和流寇横行。

他爹说,树挪死人挪活,既然山溪也没法子活了,那就只有再找一个能活的地方。

中原几个大省都在闹大旱,南方物产丰饶,富足繁华,可是要过江,他们没有钱付船资,北方又有鞑子,去了就会被鞑子抓去当奴隶,选来选去,往西一路向南逃成了他们唯一的路。

好在他爹以前当兵的时候,前一任上司很尽责,他爹也很何苦的训练,身手练的不错,带着全家仅剩的粮食一路上往西逃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