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小浪费?”
袁小四刚从河边回来,把桶放在外边,一进屋就听到这话。笑着说:“你成天给人家起外号,不是小和尚就是小胖子,现在又小浪费。”
“没事,长句子他还听不懂,你看,只要笑呵呵跟他说,他还以为我在夸他呢,对不对呀小石头?”
小石头抱着黎安安的腿笑得可招人疼。
“怪不得我哥说不过你。”
“你哥刚还说我是瓜皮呢。”
刚从书房出来的袁团长出来就听到这么一番话。敢不敢把前因后果讲清楚?
挺能断章取义啊。
黎安安手里的面和好后,放在一旁,得醒发半个小时。这是留着一会儿做羊肉泡馍的,现在这个是微醒发的,一会儿还得再做点不用醒发的,那就是死面馍了。
微发面馍松软易消化,适合老人小孩儿。
死面馍耐煮劲道,各有优点。
把面团放在一边,黎安安开始煮羊汤。
羊肉冷水下锅,放入去腥三件套。
然后找来一小片纱布,把事先浸泡过的香料放进去,里面有花椒、肉蔻、茴香、香叶……
用细绳紧紧扎好,放入锅里,和已经焯好水的羊肉一起煮。小火慢炖一个小时以上。
接着又和了一份面,然后开始烙饼。
把锅小火预热,不放油,直接放入面饼。
烙至表面金黄,有一点一点的焦斑。
这时的饼外皮干硬,里面也已经熟透,刚刚好。等把饼微微放凉,黎安安端到饭桌上,叫来家里其他人,“来,掰馍。”这东西,就得自己的自己掰,用指甲掐,掐成黄豆大小。黎安安觉得,羊肉泡馍的灵魂就在于掰馍的过程。看似是简单枯燥的重复性行为,但是只有掰的人才懂得这种行为里面蕴含着的那种微妙的乐趣。
刚出炉的馍韧劲十足,先把它掰成两半,再掰成四分之一大小,这时候就可以用指甲慢慢地掐了。
真的就是掐,因为如果是用指腹的话,掰出来的馍就会太大块儿,影响口感,用指甲一点点地掐,才能掐出大概黄豆大小,这是最地道的吃法。逐渐分解的过程中,馍的麦香会一点点散出来,清香又温暖。黎安安看袁小四掰得大小不一,出声指导,“得大小差不多,要不一锅出来的时候,大的里面还硬着,小的都已经糊汤了,口感不好。”说完,黎安安又不急不慢地按照自己的节奏开始掰馍,她就喜欢这种不用动脑,重复性干活的过程。
大脑放空,很治愈。
不过掰馍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社交的过程。就像老西京人,叫上朋友,去店里点上几份羊肉泡馍,边掰边闲聊,舒服极了。
现代化社会时,西京有些饭馆推出了机器掰馍的服务,但是黎安安觉得这恰恰丢失了羊肉泡馍的灵魂。
泡馍吃的就是这份慢,这份惬意,这也是这道菜最珍贵的地方。等馍都掰好了之后,丫丫也回来了。
黎安安开始揉面做裤带面。
果不其然,迎来了从小到大三个孩子的阵阵欢呼。丫丫:“哇,小姨,这个面条在跳舞!”
黎安安嘴角忍不住弯起来,秀了一下,满足虚荣心就得了。她迅速扯好面条,放入碗里,加入辣椒等调料,再淋上一点热油。一碗碗裤带面就做好了。
这时,羊汤也煮好了,把羊肉拿出来切好。几个大海碗里面装着刚刚几个人掰好的馍,把羊肉、粉丝、木耳等放进去码好。
然后放入羊汤里一起煮。
汤宽一点的更适合夏天吃,所以黎安安留的羊汤比较多。差不多时间之后,就出锅喽。
一碗碗羊肉泡馍端到餐桌上,旁边还有荷花姐友情赞助的糖蒜,完美!黎安安先舀了一勺汤,里面带着几粒馍块儿。汤是淡淡的奶白色,一口喝下去,热乎的羊汤里带着西北的草莽江湖气,鲜味儿直冲天灵盖!
随后泛起花椒等香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