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诏书
“温宁皇后,这些年您可曾对崇嘉皇后与原太子有愧!”此话一出,众人皆惊,视线全部看向那信笺。温宁皇后心中一震,面上血色顿失,指尖颤抖,瞬间意识到这信笺的出现无疑是在昭示着那段尘封多年的过往,只是她没想到,这东西竟会出现在曲听泽手上她正要出声制止,却被曲听泽抢先一步念了出来。“……二皇子曲承衍承天地之庇佑,自幼得嘉佑帝与崇嘉皇后躬亲抚养,才学兼优,德行兼备、秉性仁厚,故立嫡子曲承衍为太子,承继大统,福泽万”声如洪钟、字句清晰,并将这字迹现于众人--笔迹遒劲有力,分明是嘉佑帝亲笔没错。
朝臣哗然,意识到这是先帝亲笔题写的立储诏书,而且立的还是年幼夭亡的二皇子!
这不仅令人忆起那段尘封多年的往事……
那时,燕楚的皇后还是崇嘉皇后,二皇子曲承衍与八公主曲湘月为嫡出,温宁皇后只是贵妃。彼时都道崇嘉皇后温婉贤淑,待人宽厚,与贵妃关系亲如姐妹,后宫也在她的主理下愈发井然祥和。
可天有不测风云,燕楚民间莫名兴起了股瘟疫。这瘟疫来得很快、传染迅速,无药可医,致使大批百姓染病身亡,如今再提起这事儿也是人人心痛的程度,因为几乎家家都有人在这场瘟疫中亡故,于是,这便成了整个燕楚都无法抹去的伤痛。
没多久,太医院研制出了种特效药方,在秘密找人试药后,确认这药确能有效遏制瘟疫蔓延,同时缓解病症。然因药材紧缺,不能广布恩泽,便只能将药剂率先送入宫中各处,优先保全皇室。
之后,药效显著,宫中安然无恙。但就在这时,谁也没想到,一夕之间,崇嘉皇后与二皇子突然双双病重,且在短短两日内相继离世。嘉佑帝悲痛欲绝,也随之生了一场大病,身子就是那时起落下的病根,那封立储的诏书便也随之尘封起来,除了亲信外几乎无人知晓。同时,他觉得此事蹊跷至极,便下令严查,誓要查明为何宫中独独只有崇嘉皇后与二皇子复又染病,明明她们与旁人一样都日日按时服用太医院所研制的药方。可查来查去,却始终未能查出什么。
直至多年后,终于找到疑处一-那段时日,崇嘉皇后与二皇子总觉心神不宁、食难下咽,膳房便在食材中多加了味罕见的调料,可以有效开胃。只是无人知晓这味料恰好与瘟疫药物相克,若同时服用,不仅会将药性克制了去,甚至还会诱出更剧烈的毒性,致人毙命。而年幼的公主曲湘月因那年随太后在城外行宫久居,这才幸运逃过一劫。
嘉佑帝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将皇后宫中众人以及膳房、太医院等所有牵涉之人尽数拷打讯问,这才得知这味调料在燕楚境内并无生长分布,竞是由温宁皇后所荐。
得此消息,嘉佑帝几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便要下令将这“毒妇"下狱,但被大太监给劝了下来。因着彼时她已端坐皇后之位多年,地位稳固,大皇子曲秉清也已经被立为太子,于国面、民心而言,都不该轻易对这二人做出处置。于是嘉佑帝将此事压下,私下质问于她。可温宁皇后却矢口否认,接连辩白多日,言辞恳切、哭声哀婉,称自己只是听闻崇嘉皇后与二皇子胃口不好,不忍二人受苦才将这生长于母家的调料推荐给了膳房,且自己不通医术,是断然不知其与瘟疫药物相克的,实乃无心之失。
奈何嘉佑帝始终未能寻得确凿证据,便也只是对她寒了心,将罪责算给了她一份。自此,温宁皇后虽仍居中宫,却再未得皇帝一分恩宠,这瘟疫便也成了在嘉佑帝面前无论如何也不能提及的事。
但知道这事与温宁皇后有关的人少之又少,这也算是嘉佑帝留给她的最后一分情面。
所以,崇嘉皇后与二皇子的死,在燕楚只被当做天灾,是在劫难逃,只留唏嘘。
而这事的内幕曲听泽本也是不知道的,只当是天命。但几年前,公主府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