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造反
暮色四合,钟声沉闷,天地悲鸣。
嘉佑帝驾崩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燕楚。百姓闻讯,无不哀痛。宫中人人面露哀戚,嫔妃、大臣们皆披缟素,哭声此起彼伏,悲痛之情溢于言表,全宫上下都沉浸在一片哀悼之中,弥漫着满满的沉重与悲凉。
可除却这残存在表面的悲伤外,实则暗流涌动、各怀鬼胎。“国不可一日无君,新帝当立!”
忽的,不知从哪里冒出来句,使众人如梦初醒般纷纷议论起来,同时有人顺势跟上再言。
而太子本就是储君人选,理应顺理成章继承大统,却偏偏多年未归,无人见其踪影,致使坊间甚有离奇传闻称太子早已在南方失踪、生死未卜,随即便也有人言嘉佑帝早已做了别样安排。
就在争论不休之时,内侍总管公公手持黄绢走来。众人瞧见他手中那物后心中顿然明了,当即纷纷跪倒在地,屏息凝神,静候他将黄绢展开,鸣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之太子,德才兼…此话一出,任谁都知晓这究竞意味着什么。“慢着!”
突然,一声冷喝。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三皇子面色从容地走了出来,虽身着素衣,却依然掩不住他周身散发出的凌厉气势。他走上前来,言语掷地有声:“自古以来,宣布新帝继承大统后,当该立即登基,我可从未听说过有继位后却不知身在何处的新帝!”
此话一出,众人哗然。
曲听泽的话也不可谓不无道理,所以群臣立刻分列两派。一派老臣遵循道义礼法拥护太子,言其虽未归朝,然储君之位却不可动摇;而另一派则附议三皇子之言,称国不可一日无君,当择贤而立。两派对立,争执不下。
而这时,老宰相站出来直面曲听泽道:“太子虽未归朝,然其自幼受先帝教导,德行无亏,储君之位乃天命所至。而三皇子如此行径,岂非存有违天道之嫌?若要择贤而立,于尊于长,难不成您要举荐自己?只怕是会被有心之人视作′篡位′之嫌!”
他说得正气凛然的,但曲听泽并没有被这话给吓到。“篡位?“他轻嗤一声,“事关国事,这欲加之罪可是要掉脑袋的。难道这有心之人'是宰相您?”
“你!"老宰相原本只是想将话说重些好保住太子的新帝之位并平下此事,却没曾想他竞会直接将这通天的罪责扣到自己头上,气得他胡子都飞了起来,即刻下令镇压“逆党",维护太子尊位。
见状,曲听泽只是微微勾起唇角。“篡位"的后果他再清楚不过,可他今日压根儿就没打算同这群老骨头们讲什么道理,只凭视线扫过众人,双手轻拍。掌音未落,大殿外便响起一阵如一的步声。紧接着,两队人马披坚执锐,直接踏入大殿,而为首领兵的正是楚氏父子二人。大队人马立刻将大殿围了个水泄不通。
惊叫声四起,其余几位皇子面色骤变,似乎都没想到今日会闹出这么一遭,而身边的兵力又都不足以与之抗衡,心中也各怀鬼胎,竞竟无一人敢多言一语。曲听泽很是坦然,命人将后宫女眷们押到大殿后面,而其余朝臣则皆被迫围聚在原地,四面皆兵,动弹不得。
“你、你们!"老宰相此刻也傻了眼,“楚怀、楚清焰,你们这是要造反吗?!”
楚清焰睨他一眼,声音洪亮有力,道:“今太子尚未归国,国无长君,朝堂之上亦是争论不休,难不成要燕楚继续动荡不成?而三皇子之行实不应以’造反、“篡权"相论,反倒是为了稳固朝局、安定民心的不得已而为之!此番是为国尽忠,岂容尔等污蔑!”
此言一出,那老臣再也说不出一句,气得踉跄后退几步,险些栽倒在地。看来三皇子今日之举绝非偶然,与楚氏联手怕是早有预谋。而眼下太子久不在朝中,若强行拥立恐怕难以服众,并且三皇子与楚氏合谋已是事实,楚家军实力雄厚,宫中大部兵马皆在其麾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