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是另一个奇怪的声音。
“咕噜。”
她的意识瞬间被拉回眼前。
潮湿的寒气顺着脚底往心口钻,她忽然想起自己今日根本没有进食。饿了。
谢问樵的罡风确实到不了水下,但她此刻的状态,也连半柱香的闭气都撑不住。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1
她叹了口气,眼光落在了谢问樵留下的木箱上。每日抄录一卷才能放饭。
她不得不凑近木箱,随手拿起一本典籍,泛黄的书页上密密麻麻写着批注,一看就是被诸多学子翻阅、研读过的典籍。她摊开纸张,抄了起来。
一晃眼已是三天。
谢问樵总在不经意间留意着顾清澄的动静。顾清澄亦在暗处打量他的行踪。
在谢问樵的眼里,顾清澄近来安分得出奇。她安安静静地在地宫里,读书,誉抄,睡觉。再不见前日攀墙撞门、试图闯出甬道的危险行径。谢问樵每日查验她誉抄的典籍时,素白宣纸上的簪花小楷总是工整得过分,昊天教的箴言被一笔一划刻进纸里。
见字即见心,顾清澄的心看起来和她的笔迹一般平静。但写字的人是顾清澄,所以谢问樵不信。
他觉得,只要放她踏出地宫半步,她就会提剑杀回皇城。顾清澄也的确在算计同样的事。
所以她始终没有放弃寻找逃脱掌控的可能。她表面顺从地抄写教义,暗地里将谢问樵的作息摸得门清-一寅时在厢房打坐,辰时来地宫检查功课,午后必去知知们的居所督导课业,西时后再无踪影但这还不够,她不仅要稳住谢问樵,更要找到孟沉璧给她留下的信息。所以她心甘情愿地眷抄典籍。
四箱经卷在地宫里安安静静地躺着。
这些典籍的内容,无外乎昊天王朝的历史、“止戈"的传承,“灭世奇珍"的奥秘,以及第一楼的往事与奇技。
她一边翻阅,一边有选择地誉抄,书页翻动间,那个湮灭在时光里的昊天王朝轮廓渐渐重现一一
千年前,吴天王朝的先祖横空铸就灭世重器,从而问鼎中原,此后,先祖将灭世重器层层封禁,刻"止戈"二字为家国纲纪。千载太平由此肇始,九州不闻兵戈之声,盛世太平,皆系于“止戈”二字。为传承此道,天令书院拔地而起。
学子们研习安邦之术,佼佼者入仕朝堂,而其中最精锐者组成第一楼,携昊天之命行走天下,以血肉之躯弭平争端。直至两百年前,江洵舟倾覆昊天王朝,建南靖政权。昊天旧朝肱骨则分裂为北霖一脉……
后来的纷争与坚持,自然也就渐渐明了。
当顾清澄抄完第三本典籍时,她终于察觉了一丝不对劲。她发现,她的指尖,泛起了一丝陌生的温热。仿佛有层冰壳从指节处裂开,蛰伏许久的气血正顺着经络缓缓苏醒。是久违的热气。
此时,她的笔尖正悬在“止戈为武,七德为纲“八字上方,墨渍将将晕开。这是……
她有些不确信,提起笔,屏息继续誉抄。
武有七德,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①随着一笔一划被刻进白宣里,她提笔的那只手的经脉一点点变得顺畅、温热,而握笔的动作,也更加坚定、有力。
她的眼底闪出亮光。
抄写的速度加快了,她的神志也全部贯注到了笔尖。止戈成大定,兴文经百王.……②
非战,化干戈为玉帛……
洋洋洒洒几页白宣,秀丽的簪花小楷也变得有了生机,笔势越来越苍劲有力,仿佛要将其上的每一个字迹都刻入脑海中。这一日,她放下手中墨笔时,明显地感觉到自己右手的经脉,收放自如。次日,谢问樵照例拿起她誉抄的书卷。
为了防止谢问樵看出端倪,她并未端详他的一举一动,故而,她也错过了谢问樵的视线。
谢问樵看她的目光,若有所思。
待谢问樵走后,顾清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