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一直反对新政,但是多是嘴巴在嚷嚷,朝堂上也是处于下风,只能搞些小动作,无法掀起大风浪。
可皇上还是决然地兴起大案,株连数万人。
等到江南三大案一结束,朝廷马上开始实行摊丁入亩,开收地丁银等更为激进的新政举措,这时朝野上下才反应过来。
摊丁入亩,开征地丁银,反对最强烈的必定是这些拥有大量田地的江南世家。
皇上懒得跟他们瞎比比,先下手把他们铲除,然后就可以安安静静实行更激进的新政了。
太狠了!
张居正此时又开腔了,“对,庞少南说得很对,摊丁入亩,开征地丁银,以及实行一条鞭法。
摊丁入亩,就是此前的人头税,摊入到田地里,转为田赋,不再收人头税。一条鞭法的主要内容就是把此前百姓们需要承担的徭役、杂役全部合并,折合成银子征收。
此前本相还有些犹豫,但是看到工商大兴后的成果后,下定决心,要尽快改革,推动摊丁入亩和一条鞭法。
诸位,知道为什么吗?”
王国光缓缓摘下他的象牙眼镜,开口道:“工商大兴后,对劳动力的需求日渐猛增。
滦州煤铁机械造船等厂矿,雇佣了四十七万工人;上海光布丝绸工厂,就雇佣了四十五万工人,其中二十五万是女工。加上造船、机械等其它厂,合计有工人六十万。
太原厂矿雇佣工人十五万,天津工厂雇佣工人四万,京师工厂雇佣工人一万一千。
十二家海运公司,拥有大小船只两万七千艘,雇佣海员水手一百六十七万人;还有其它大量营造和建筑工人,光京津、京滦铁路修筑工人就高达三万。
工商大兴,经济大盛,流通是关键。流通不仅是货物流通,人口也需要流动。
而人头税、徭役杂役则是套在百姓们脖子上两道枷锁,不彻底砸碎它俩,人口无法流动,工商企业就无法得到它所需要的劳力。”
杨金水开口了,“少府监计划局今年年初做了一个初步统计,万历二年,各新开的厂矿商运企业,劳力缺口在五十万左右,其中女工在三十万左右。
刚才张相说我朝纺产业增长迅速,但是纺织厂女工极度短缺的问题能够得到缓解,我朝纺产业马上就能翻一番。
目前制约它发展的阻碍,第一是劳力,第二是,第三才是机器和技术。”
等王国光和杨金水说完,张居正继续开口:“王尚书和杨公公说得很明白,摊丁入亩和一条鞭法势在必行。
内阁先在两辽、山西、陕西和甘肃实行摊丁入亩”
好家伙,这是柿子选软的捏。
两辽地广人少,地主?
呵呵,我随便圈块地,按照朝廷规定就是我的,还五免三减,五年免田赋,三年田赋减半,谁还不是个地主?
山西不用说了,倒查庚戌之变,晋商被清洗一空,许多晋党官员也一并遭了殃。
这些晋商和晋党官员本身就是大地主,被清空后山西只剩下中小地主和少数大地主,他们表示朝廷说什么我都坚决拥护!
陕西、甘肃土地贫瘠,大地主有,但是绝不会没有江南那样,大地主世家跟功德池里的王八一样多。
更重要的是这些省的地主群体,供出来的进士官员偏少,朝堂上的话语权不重。
朝廷要在这里试行摊丁入亩,那些地主世家们根本掀不起大风浪。“内阁还在广东、福建、静海和海东四省陆续试行一条鞭法,发现了许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还是老生重谈,百姓手里缺现钱。
几经讨论,内阁报请皇上批红,采取改良措施。摊丁入亩,不直接征收地丁银,而是增加每亩田赋,逐年增加,一年一个台阶,缓缓往上加,给百姓们一个缓冲余地。
一条鞭法,把百姓们的徭役、杂役,力差和银差全部合并折银,再由朝廷用此钱雇佣劳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