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示。”
“很好,辛苦了,留下1人辅助新一佳上飞机,其他人按照预定方案去忙各自的事情。”
“是,为了和平”组长喊完口号,去往远处列队的地勤组去发布下一步的指令了。
这时新一佳已经穿戴好超级抗荷服,抱着头盔来到了机库里了。
“报告指挥官,新一佳前来报道,请指示。”
“按照预定计划,先进行地面测试,再进行空中测试,去吧。”王建昆回复道。
“是,为了和平”新一佳对着王建昆大声喊完口号,然后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远处的8号验证机。
只见他走到等待在飞机头部的那名地勤人员处,两人按照常规的交接要求完成口令以及一系列的交接,然后地勤人员打开隐藏式登机梯,护送新一佳上了飞机驾驶舱,然后他也上了登机梯,人站在登机梯上给新一佳的抗荷服与飞机连接口进行检查,接着又让新一佳打开几个开关试用下头盔和抗荷服,待确认连接正常且使用没有问题后,那名地勤人员小心的从登机梯下来,然后把梯子收进飞机里。
这时新一佳将气泡式座舱从内部关闭,打开矢量涡扇发动机,将飞机缓缓的开出机库。
到了外面的跑道中部位置,新一佳关闭涡扇发动机,然后按照计划,先进行的舵面测试。
这架飞机是无垂尾的三角翼造型,尾部机翼的翼根处和翼尖处可以在需要时张开,当它们张开时能够产生阻力,这能让这架飞机进行转向变化方向。因为是高超音速飞机,所以对机动性没什么要求,张开的机翼面积很小,它们张开时反射的电磁波可以忽略不计,而且其内侧也被王建昆安装上了一些隐身单元。
舵面测试完成后,新一佳打开电驱动的升力风扇,只见机身中前部和机翼两侧的蒙皮开始出现非常科幻的一幕,它们开始螺旋形的收缩,露出中间的升力风扇。
此时机身内部充满了20万度电的超级石墨烯电池开始通过超导线给三台升力风扇提供澎湃的电能,风扇在通电的瞬间开始由静止飞快的达到3千转的速度,这时机身似乎被石墨东西往上托举了一样,起落架的液压支柱向上抬升了一点。
随着风扇转速的不断提高,风力逐渐加大,飞机的轮胎开始缓缓的离开地面,新一佳按照计划继续加大风力,直到飞机离开地面2米左右才让风扇保持功率不变。
这时地面上的观察人员开始用设备在不同的距离上观察这架飞机,此时还没打开光学隐身,先进行的是电磁隐身测试,设置在1公里,5公里,10公里,20公里直到30公里的多台雷达开始对这个方向进行着密切观察,王建昆耳中不时传来各处雷达观测点的数据,发现此时在起落架没收回的情况下,10公里外的雷达能观察到一个等效是老鹰大小的反射物,10公里内的雷达能观察到一个2平方米左右的反射物,这一结果倒是符合王建昆的预期,在实际使用时,肯定会选择一个远离雷达的地方的。
在悬停在2米高处2分钟后,新一佳继续提升升力风扇的功率,让飞机悬停到了30米的空中,然后收起起落架,这时一直密切观察这个方位的所有雷达都失去了目标,一点反射波都接收不到了,虽然10公里内他们还能用肉眼或者望远镜看到悬停在空中的8号机,但是雷达屏幕上却一点信号都没有。
信号此时负责观察的都是王建昆制造出来的新人类,虽然诧异这飞机的雷达隐身性能这么好,但是还是能够按照预定计划做好本职工作的。
王建昆也收到了各观察站点的反馈,得到的结果没有出乎他的意料,这种由他用超能力制造的等离子隐身元件确实功能强大,将他们覆盖到机身上后,几乎对所有常规波段的雷达都能隐身了,这意味着今后能够畅游世界了。
电磁隐身测试基本完成,接下来就要进行光学隐身测试了,新一佳已经按照预定方案将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