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现在天气炎热,也得穿上厚实耐磨的衣服,戴上手套。
没有安全帽,这段时间陈舟指导土著们编了一批“藤头盔”。
这玩意对头部的保护作用的确远不及安全帽,但戴在头上多少也能起到一些保护作用,至少能保证土著们干活的时候不会被砖头砸死。
而且,有顶帽子,再不济也能挡挡太阳不是吗?
……
选定的建厂地点,干燥而发黄的地面上早早就砸下了用于确认范围的长钉,钉与钉之间连着长绳。
在长绳之外,还用炭粉洒出了一道道笔直的辅助线。
土著们拎着铁锹镐头赶到现场时,陈舟已经等他们有一会儿了。
……
自1月11日下午开始,土著们的生活正式进入了“模拟土木老哥”阶段。
划定好的基坑中,处处挥洒下他们的汗珠。
时间一天天过去,随着一方方坚土,一块块顽石被挖出,基坑变得越来越深,越来越宽阔。
在陈舟的监督下,土著们工作时并未出任何纰漏。
更令他欣喜的是,选定的这块土地地质条件非常不错,土壤很紧实,其中掺杂着大量小块砂石,且体积巨大难以挖掘的石块极少。
整个基坑挖掘和地基处理的过程堪称一帆风顺。
尽管如此,待基坑挖掘完,也过去了整整一个月,岛屿的雨季又要开始了。
……
担心进入二月中旬,岛上的强降水积蓄在基坑内,使地基松动。
陈舟准备趁雨季未至,先找些木板将地基表面覆盖起来。
同时他还得让土著在地基内增添几条引流槽,使积水流向集水坑,待雨季过后再将其排出。
除此之外,陈舟又提前筛出了一批小石子。
如果地基表面铺的防水板没有发挥作用,使基槽泡了水,影响了地基承载力的话,他就将这些石子铺在地基内部,以增强地面硬度。
当然,这些都是权衡之策。
一旦地基真受到了严重影响,无法挽救,他就只能壮士断腕,放弃这一个月的劳动成果,找个新地方另起炉灶了。
多费一个月时间,总比住在危房里,提心吊胆二十多年好。
……
2月17日,一场暴雨如期而至,拉开了长达两个月的雨季的序幕。
在这倾盆大雨降临前两日,陈舟和土著们堪堪完成了基槽的防水工作,用木板,白泥和树枝将整个基槽完全封闭了起来。
降雨当天,陈舟去看了地基不下十次,生怕防水设施是豆腐渣工程,第一天就被暴雨攻破。
好在他所担心的事并没有发生。
至少在雨季初期,防水设施还是达成了自己的使命,抵御住了雨水。
至于两个月后情况又会如何,陈舟也不好说。
……
雨季的到来给了土著们喘息的机会。
他们摆脱了工地的重体力活,开始转向另一项工作——耕种。
……
自登岛以来,出于某种囤积癖或是未雨绸缪的心态,无论是养殖还是耕种,陈舟给自己定下的目标一直都远超他个人所能消耗的极限。
比如稻谷。
星期六和星期日被他救下时,家中的稻谷足够他们三个人食用半年有余,更别说还有小麦和大麦。
待岛上人口扩张,对于食物储量的危机意识便又爬上了陈舟心头。
即使他明知道靠赶海、捕捞以及岛上原有的物产就能让每个人都不必挨饿,却总是控制不住地督促土著们开荒,种地。
再加上三周年奖励送来了西红柿和胡萝卜种子,更使他坚定了种植的决心——
送来种子都不用,那这种子不是白送了。
……
就算进入工厂的施工期,陈舟依旧没有将农耕的重要性放低。
他知道,土著们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