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太多,两名土著对木工和泥瓦活又不算太了解,没有陈舟主持无法独立完成工程,拖着拖着就拖到了五月末。
星期日所说的大土著部落迟迟没有登岛探查情况,陈舟心里已经有点放松警惕。
他觉得那些获取不到充足食物的土著或许又因为争抢资源陷入了新一轮冲突,无暇再顾及莫名其妙消失的一大批人和两条独木舟,此时再建设瞭望塔显然多此一举。
但既然计划早早制定好,又事关性命安危,无论有没有用,陈舟最终还是没能放弃。
他腾出时间带领两名土著搬运建材,选取合适的地址,在半山腰上搭建起了高大的瞭望塔,还有相对矮小敦实的烽火台。
整项工程的工作量不算太大,却也耗费了不少时日。
本就处于五月末,待到瞭望塔建成,烽火台竣工,已接近六月中旬。
而且光是建成瞭望塔和烽火台还不算完,陈舟必须得教会两名土著怎样使用这些设施。
譬如瞭望塔,想观察远方,呆呆地站在上面可不管用,得配合望远镜,才能居高临下,观察到远处的沙地和大海上的反常之处。
使用烽火台,则需要知道用湿度较高的木柴点燃篝火,才能冒出冲天的黑烟,警示远方的同伴。
……
陈舟的时间很紧张,好在望远镜的使用方法和点燃烽火台都不是复杂的事。
且给他带来第一桶金的那艘“商船”上品质优劣各式各样的望远镜数量颇多,送出去两个他完全不心疼。
随便教了星期六和星期日一上午,见两人拿着手中的单筒望远镜,闭起一只眼睛瞭望远处玩得不亦乐乎。
心系枪械的制造,陈舟匆匆离开了这个浪费了他许多时间的半山腰,返回了窑洞。
……
对于新枪械的设计和制造,他已经研究了不止一天两天。
不说别的,光是亲手绘制的设计图都有几十张了,时至今日,陈舟脑海中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路。
这一次他将要制造的枪械,将不再是简单的火绳枪改或者燧发枪改,它有一个更先进的原型——
霍尔m1819式后装燧发枪。
这种燧发枪是世界第一种大量装备的军用后装枪,在1811年获得专利,1819年正式服役。
它有几个显著的优点。
首先,后装枪的装填速度比前膛枪快上数倍,可以极大地提高射速,迅速对敌人倾泻子弹。
其次,霍尔后装枪的枪机可以随时拆卸,在紧急时刻,能够卸下来当手枪使用。
由于拥有简单的膛线,霍尔后装枪的射程和精准度也得到了极大提升,据陈舟所知,它的有效射程可达500~700码。
在17世纪,这个射程简直比大炮还恐怖。
它意味着只要没有防护,四百米之内,每一发喷射而出的子弹都是死神的咆哮,可以肆意收割敌人的生命。
而陈舟所使用的无缝枪管性能更在霍尔后装枪之上,只是口径过小。
他估计自己若是能成功制造符合口径的米尼弹,这把改进版“霍尔式后装枪”的有效射程恐怕还会更进一步。
……
当然,霍尔式后装枪毕竟是19世纪的枪械,它的设计在当时确实有可取之处,但也不可避免地具有不少缺点。
其中最突出的一项便是枪机与枪管之间的缝隙会导致过多的火药燃气泄出,甚至会有火药漏入枪机机构内的安全隐患。
除此之外,霍尔式后装枪的瞄具也比较反人类,是位于机匣左边的,所以在远距离射击时,很有可能产生“弹道偏左”的问题。
……
既然要改进霍尔式后装枪,陈舟便准备一次性解决这两个缺陷。
其实这倒也不难,因为无论是火药燃气泄出还是瞄具在机匣左边,都是可拆卸式枪机造的孽。
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