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大唐天将军> 第四百一十九章 称帝,改元,华夏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一十九章 称帝,改元,华夏历(4 / 6)

自然不会有一个人反对。

“好,秘书监将此事宜写在诏书中,明日改元乾元元载。”

李瑄让秘书监王维起草登基大典的诏书。

现如今,还是以载纪年。李瑄认为没必要改正。

就如天宝元年改州为郡。

历史上在李亨登基后,立马就改回来。

十几年来,百姓好不容易适应郡,折腾起来也没意思。

郡,比单名的州更有地理辨识度,寓意深刻。

就比如河西走廊上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

武威,霍去病为华夏开疆扩土,纪念他的武功威名。

张掖,张国臂掖,直通西域。

酒泉,城下有金泉,其水若酒,故而得名。

敦煌,敦,大也;煌,盛也,寓意在沙漠绿洲上,有一座盛大辉煌的城市,宛若明珠。

类似于此的郡比比皆是。

李瑄在永乐和乾元,选择后者。

他会将永乐作为美封,给予自己的长女李蓁蓁。

除了寓意外,希望她永远快乐。

“遵旨!”

王维领旨。

“改元虽定,但以年号纪年,对历史记录、编写等方面非常不便。朕决定将《黄帝历法》设为大唐正式纪年,在年号纪年之前。并将黄帝历法改为《华夏历》,今为华夏历三四五四年……”

李瑄又抛出重磅消息。

华夏要有一个沿用的纪年法。

这样可以增加国家民族的凝聚力,即便改朝换代,也可以延续下去。

作为炎黄子孙,黄帝历法可谓是不二选择。

黄帝历是轩辕黄帝打败蚩尤后统一天下后命人所制定的历法。

黄帝诞辰相传是三月初三。

经过后世推算,黄帝出生在三千四百五十四年前。

华夏历三四五四年,显得历史厚重。

不过开元年间张守节推算黄帝历法的时候,比李瑄所知的晚了一百八十多年。

张守节是盛唐知名学者,为史记作注,名《史记正义》,颇受文人的认可。可惜现在已经去世。

他对这方面很有研究,但受限于消息,不能推演准确。

李瑄提出的黄帝历法,让大臣们一头雾水。

术业有专攻,研究历法的臣子可未有几人。

当然,知道黄帝历法的官吏不少,就是不知如何去算。

而且李瑄竟然将从黄帝历法还来的华夏历提在年号之前。

代表以后史书记载、发布告示、科举考试等等,以华夏历法为先。

见群臣无一人解释,李瑄遂扯着张守节的名义,以与张守节生前好友转述,解释华夏历法,以及其推演。

将三四五四年这个推演功绩,算在张守节头上。

作为人文始祖的黄帝,将他出生的那一日,作为华夏历的元年,再恰当不过。

毕竟这是华夏第一位帝王,建立国家的雏形。

为后世的华夏文明奠定基础。

李瑄解释完毕后,连宰相李岘,和经验丰富的老臣裴遵庆都一脸懵逼。

格局是非常大的。

从一个王朝,扩大到整个华夏文明。

让天下文人士子去探索、追求自己的根源,让引以为豪的文明之花,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是以,李瑄认为华夏历应该在帝王年号前。

但新东西,想让人接受十分困难。

“明日登基诏书,一定是华夏历在最前。”

李瑄向王维吩咐道。

秘书监的官吏已经将华夏历的介绍和推演依据记下。

他必须要推行华夏历。

李岘看透华夏历长久推行,会动摇大唐在一些人心中的地位。

他看向李瑄智慧的目光,显然李瑄也知道。

只要大唐的掌权者勤政为民,改革弊缺,这无关紧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