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不及吏部。
“拜见李相!”
李瑄冒雪来到吏部衙门以后,吏部侍郎李彭年率领吏部百官出衙门迎接李瑄。
吏部侍郎设两人,但现在只有李彭年一个吏部侍郎。
李彭年善于剖析,只治吏的才干。
“办公时间,诸位不必多礼。回衙门处事吧!”
李瑄让李彭年和裴遵庆等吏部官吏免礼。
他初来乍到,许多事情还需要了解。
一般兼任尚书的宰相,都会把本部尚书事,托付给侍郎。
李瑄虽然不任中书、门下,但他需要推行新法,一定比左相右相还忙碌。
而且李瑄不相信李彭年。
因为李彭年与李林甫关系非常好,是靠拢李林甫的一员。
毕竟李林甫曾任吏部尚书,是李彭年的顶头上司。
原来的吏部侍郎宋遥和苗晋卿因“曳白”事件被贬出长安后,李林甫就把吏部的事情交给李彭年。
李瑄又不能无缘无故免去李彭年的职务,所以要暂时坐镇吏部。
实在不行就再推荐一名吏部侍郎,逐步架空李彭年。
在众官吏的拥护下,李瑄进入吏部衙门。
李瑄仔细听李彭年为他介绍的吏部事宜。
虽李彭年与李林甫关系甚好,又在心里反对李瑄的新法,但表面上他毕恭毕敬,说话客客气气。
李瑄连李林甫都敢当朝去怼,更何况是一个侍郎。
“新法即将推行,以后吏部的考核,新法也要算入。”
李瑄听完汇报以后,向李彭年说道。
“遵相公之命!”
李彭年非常识时务地点头。
只要李瑄在吏部,不论吩咐什么,他就会干什么。
但在朝堂上,他会跟随李林甫。
这样虽然会很难受,但只要不被李瑄揪住把柄,李瑄就拿他没办法。
李瑄也心知肚明。
他要看以后李彭年在朝堂上的表现,如果再吃里扒外,李瑄必然会找机会整他。
“裴员外,上次你觉得我的策令不达,这次的常平新法何如?”
吏部官吏回到自己的官署后,李瑄叫来吏部司员外郎裴遵庆,并向他询问道。
“下官无法评价!”
裴遵庆低头没有作答。
实际上他的言语,也已经给李瑄答案。
“治国先治吏,所以吏部责任重大。但全国地方官吏的吏治和风气,有散漫腐朽,这不是一个好现象。裴员外这段时间想一个整顿地方官吏的方法。”
李瑄没有再深究,而是对裴遵庆吩咐任务。
“下官尽力而为。”
裴遵庆只得点头说道,他觉得李瑄是在为难他。
但他不得不应,这是尚书的吩咐。
整饬吏治的法令,哪有那么容易颁布啊!
不过裴遵庆看出一点,李瑄已经在用常平新法,打击豪强。
现在还想整饬吏治,似乎想一口吃成大胖子。
“我期待裴员外的策略!”
李瑄安抚裴遵庆一声,准备离开。
“请恕我直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李相想澄清天下,但要一步一步来,您如此年轻,却如此激进,这是为什么呢?”
在李瑄走的时候裴遵庆忍不住叫住他。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世事无常,风云变幻,我又怎么能不抓紧时间呢?常平新法是宰相主持的事情,制定吏治是吏部的事情,这有什么冲突呢?好好做吧!”
谁也猜不透李瑄的想法,李瑄不会告诉任何人。
裴遵庆无法再说,他觉得李瑄如迷雾中的人一样。
无法揣测李瑄的行事风格。
在正堂之中,李瑄开始书写常平新法和常平新军的草稿。
接下来,李瑄还要考虑用人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