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大唐天将军> 第二百六十八章 宰相父雪中迎接宰相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六十八章 宰相父雪中迎接宰相子(2 / 5)

为讨李隆基欢心,把无数文人士子的努力当成儿戏。

他身为左相,都觉得脸面无光。

“开科举士,本就是为平民百姓机会。天宝二年的‘曳白’事件还未过去几年,就又发生‘野无遗贤’。有才华的人怕是隐居在山上,也不会再参加科举。身为宰相,我们要杜绝这类事情发生,让文人士子重新对科举有信心,相信科举是公平的。”

李瑄神色凝重地向裴宽说道。

“李相有何高见?”

裴宽立刻问道。

他知道李瑄虽年纪轻轻,但脑袋里装的东西绝对是货真价实。

虽常平新法有待商榷,但立意非常明确。

“考生拿到试卷,签上名字后,立刻将名字糊住。考官改卷的时候,不得撕开名字,违者严惩。每一次科举,必须由所有宰相一同揭开名字,公布成绩。”

李瑄向裴宽说道。

他认为科举糊名制,现在正是时机。

李瑄会为李隆基营造一种“野无遗贤”后果的严重性。

李隆基肯定不会承认自己犯下的错误。

而科举糊名制,给李隆基一个台阶下。

糊名本触犯士族和权贵的利益,但在此情况下,士族权贵如果反对糊名,立刻会被口诛笔伐。

糊名制明显是根据李林甫“野无遗贤”而设,会对李林甫造成一定打击。

“此实施起来,恐有困难。”

裴宽眉头一皱,他是闻喜裴氏,当然知道他们这个姓氏就是加分项。

糊名制度下,糊住五姓七望,糊住裴杨韦杜,糊住关中贵族。

哪怕有野无遗贤事件,这些大族也会十分不愿。

“时机已至。现在当趁着一些士族子弟对野无遗贤之事怨恨,尽早糊名,否则机会就难找了。”

“以前左相在任润州司马的时候,为人清廉刚正,当时有官吏送你鹿肉,知道你不收,悄悄放下肉就走。你无处退礼,于是就将鹿肉埋在后院中。汉代名臣羊续庭前悬鱼,都不过如此!”

“世人一向称赞左相,所以我才与左相一同商议为国的大事件。你仔细考虑一下,我希望与左相联手处理此事,流芳百世。”

李瑄没有让裴宽立刻答复,给裴宽一定时间考虑考虑。

在群相的制度下,有两个宰相共同推行一件事情,就能对另一位宰相进行压制。

他要拉拢裴宽,在某些事情上,完成统一战线。

“不用考虑了!有章程以后,不论是中书门下堂,还是朝堂。我都会支持李相的决策。”

裴宽十分果决地同意科举糊名。

正如李瑄对他的夸赞一样,他这一生从不贪污受贿,所以能到这个位置。

真正有才华的人,不需要姓氏为其加分。

“有左相的支持,大唐的前途更为光明。”

李瑄心中已经在想如何去实施。

向裴宽拜别以后,李瑄来到华清宫一带吏部的衙门。

尚书省六部之首,掌全国文职官员任免、铨选、勋封、考课、升降、调动等。

在开元二十四年以前,吏部还主持科举,但以后将科举的主试权交给礼部。

吏部下设吏部司、司封司、司勋司、考功司,各自职属不同。

其各司长官为郎中,副长官为员外郎。如吏部司郎中,属于吏部除了尚书和侍郎以外权力最大的人。

吏部司主事四人,令史三十人,书令史六十人,制书令史十四人,甲库令史十一人,亭长八人,掌固十二人;司封司主事二人,令史四人,书令史九人,掌固四人;司勋司主事四人,令史三十三人,书令史六十七人,掌固四人;考功主事三人,令史十五人,书令史三十人,掌固四人。

从这些能看出吏部的庞大。这些都是朝廷命官,另外还有一些刀笔吏、流外官,加上郎中等各种职位,连中书省、门下省的人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