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时,整个朝廷都沸腾了。
强硬派的一位大臣跳了出来,满脸通红地说:“陛下,这肯定是俺答汗的阴谋。他这是想先示弱,然后等我们放松警惕,再狠狠地咬我们一口。我们绝对不能答应他的要求,必须把把汉那吉杀了,以绝后患。”
主和派的大臣赶忙反驳:“大人此言差矣。俺答汗这次是真心求和的。您看他送来了这么多贡品,还亲自上表称臣。如果我们杀了把汉那吉,那就是彻底断了和谈的路,以后边境将永无宁日啊。”
庄明看着大臣们的争论,陷入了沉思。他把戚继光和俞大猷叫到跟前,问道:“两位将军,你们怎么看?”
戚继光皱着眉头说:“陛下,臣以为此事需谨慎。虽然北虏求和,但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不过,如果能通过和平手段解决问题,那自然是最好的,毕竟战争会让无数百姓受苦。”
俞大猷点头称是:“陛下,臣觉得可以先和俺答汗接触一下,看看他的诚意。如果他真的愿意遵守承诺,那封贡互市对我们大明来说也是一个机会,可以促进边境的繁荣。”
庄明听了他们的话,心里有了主意。他决定先派人去和俺答汗谈判,摸摸底。
派去谈判的大臣回来后,向庄明汇报:“陛下,俺答汗看起来确实很有诚意。他表示只要能让把汉那吉平安无事,并且明朝同意封贡互市,他愿意约束自己的部落,不再犯边。”
庄明听了汇报后,再次召集大臣们商议。
强硬派的大臣还是不依不饶:“陛下,这只是他的一面之词,我们不能相信。万一他反悔了,我们该怎么办?”
主和派的大臣则说:“陛下,任何事情都有风险。但我们可以在和议中制定一些条款,对俺答汗进行约束。比如,如果他违约,我们就停止互市,并且出兵讨伐。”
庄明思考了许久,终于开口道:“朕决定给和平一个机会。朕相信,只要我们有足够的智慧和手段,能够让俺答汗遵守承诺。”
于是,隆庆六年的正月,明廷正式册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并赐给他金印、王旗、龙袍等物。同时,明廷还开放了十一处边境贸易口岸,并放宽了贸易的种类和数量。明廷还赦免了把汉那吉,并任命他为都督佥事。
册封仪式上,庄明庄重地宣布:“朕希望,从今日起,大明与蒙古能够化干戈为玉帛,共享太平。”
俺答汗接过金印,感激涕零地说:“陛下之恩,俺答汗铭记于心。我定会遵守承诺,让两国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
高拱在一旁笑着说:“顺义王,这是双赢之举。大明的丝绸、茶叶等物,你们蒙古的马匹、皮毛等,以后都可以自由交换,大家的日子都会越来越好。”
随着和议的达成,边境上的变化日新月异。曾经戒备森严的边境,如今变成了热闹的贸易集市。
一位明朝的商人笑着说:“以前啊,每次来边境都提心吊胆,生怕北虏突然来袭。现在好了,我们可以安心地做生意,赚大钱咯。”
一位蒙古的牧民也高兴地说:“我们的牛羊有了更好的销路,还能换到很多以前没有的东西,这都是大明皇帝的恩赐啊。”
戚继光站在边境的瞭望台上,看着下面热闹的场景,感慨地对俞大猷说:“这和平的景象,真是来之不易啊。希望以后都能这样,百姓们不再遭受战乱之苦。”
俞大猷点头道:“是啊,这和平就像一颗种子,只要我们用心呵护,定能长成参天大树。”
庄明在宫中听到边境的好消息,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他望着远方,心中默默想着:“朕要让大明在和平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让百姓们都能安居乐业,让大明成为世界上最繁荣昌盛的国家。”
然而,和议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谈判期间,双方就一些细节问题争论不休。比如贸易的税收问题,明朝的大臣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