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直到夜里,直到遥遥的北宫已经进了军队,直到另有一波军队也从北宫出来,马不停蹄地赶到南宫,把南宫也团团围住…他也没有等来他的太子妃。太子妃,徐鸯。
徐鸯不在东宫,自然也不是没有缘由。
当然,这件“夫妻间的事"比起隔壁那件"事”,算不得什么,但对于卫崇而言,再小的事,被他这么一闹,也成了大事。起因不过是徐鸯渐渐接手了南宫的宫务,而这南宫不止人多,又都还是有些恩怨情仇,也有些脾气的宫妃,算起来都还是她的长辈。因此,但凡有事情,总要花上不短的时间来解决。
徐鸯白日里忙得脚不沾地不说,连夜里也总要腾出时间,打理这些琐事。…或者也可以说是没有起因。
毕竟,自这一条早就订下的婚约如期履行,也就是徐鸯入宫以来,东宫不知道爆发了多少次争吵。
有段时间是卫崇于那事上实在笨拙,又没人教过他要收敛,徐鸯被弄得疼得要死,忍了几回,终于在床上打了卫崇,堂堂皇太子,脸上红印子好几日没有消掉,他觉得没脸,当然四处发脾气;还有一段时间是徐鸯在宫里待腻了,总想出去转一转,原也是同卫崇商量过、卫崇首肯了的,只不过,等她一回来,卫崇在殿里瞧见她在门外与那送她去马场的宫卫有说有笑地走回来,他顿时又不爽快了,命人把那倒霉蛋打了一顿,还是徐鸯亲自带药去安抚了,若非如此,太子失德,这事恐怕还要闹到朝堂上去。
虽然在皇帝的衬托下,“失德”似乎也不是件大事了。但总归诸如此类的事,林林总总得有那么近十回,不一而足。以至于宫人私下里也曾戏称,东宫不是在闹事,就是在预备着闹下一场了。这回虽说卫崇也的确是找了个“由头”,但徐鸯毕竟是要处理宫务,又不是平白无故地不搭理他了,所以当他发作时,徐鸯也并没有让步。这两年日夜相处下来,她总也能摸清卫崇的脾性了。这人不识好歹,不知深浅,更是不识趣,她若是拿好话去证他,他倒是能安静些时日,不过过了这段时间,定会故态复萌。
一一归根结底,只要她徐鸯没有时时刻刻围着他卫崇转,他总会是不满的。因此,这两日,徐鸯干脆搬去了侧殿,懒得再搭理他。这便是其中的“缘由"了。
卫崇在东宫气了两日,又不肯认错,急得打砸了不少东西,最后还是一个小黄门出了馊主意一一
让人送信去偏殿,就说太子临幸了一个宫女,要报给太子妃听。这是小黄门献计,也当然是耳濡目染,见惯了皇帝宫中那些事,卫崇才会赞成这样荒唐而离奇的主意。
为了把这场戏做全,这小黄门还极为"贴心"地拉着"被临幸”的宫女及传话的宫女,三人一齐,串好了供。
只可惜,这一日徐鸯还是在忙。
那传信的好不容易找到了她,却又被她温言挡了回去,整个过程,想说的话一句也没说出口,又在殿外候了半日,眼见话是真递不进去了,急中生智,竟想要去北宫递话给徐皇后。
一-正巧撞见带兵来包围南宫的朱津。
说实话,今上本就昏聩荒/淫,又有朱津这些年把持朝纲,横行霸道,于朝政上,他这个皇帝早就说不上话了。
今日皇帝一死,朱津之所以立刻便行动起来,当然是因为别的原因。一一新帝。
皇帝现存的子嗣,除了太子,只有一个连奶都还没断的皇子,同样在南宫。皇位如何传承,当然没有第二种选择。
但平心而论,朱津对现在的这个太子不甚满意。乖戾、暴躁,这也就罢了,最紧要的是眼皮子浅。但凡那个小皇子稍微大点,他恐怕早自己做了主,更换国储了。
不过不管怎么抱怨,一入南宫,他还是径自往东宫正殿赶。他如此大费周章,当然是为了在消息传至南宫之前,就与这位太子见上面。大司马的权柄要维持下去,这是毋庸置疑的,他要争取的是顾命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