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不免让人觉得是高自标榜、浑水摸鱼。‘其实,对于文风,乔时为向来是保持中立态度的,但“太学体”实在荒谬,
相比之下,几年前流行以雕琢为美,注重辞藻与声律的“西昆体”,便显得风雅多了。三年前的省试,三哥便是凭一手漂亮的西昆体,既言辞优美,又能保持风骨清亮,得到了主考官的青睐。回归正题,乔时为正色道:“高兄,虽是应试文章,但笔下之物应遵从本心,我以为,通经博古、救时行道才是策论的正道,与其怪诞博眼球,不如洁辩明核,不走弯道。又言:“即便考官对太学体情有独钟,对上有天子,身旁有同僚,他也不敢只取太学体......时日紧迫,高兄何必把心思费在这上面?“乔弟提点得极是,高某受教。”高维桢起身,深深作揖,“高某若是执迷不悟,岂对得起乔弟这半个时辰的苦口劝教。”断了研习太学体之心。“高兄言重了,好友间理应如此。
送乔时为出门时,看着漫天雪屑飞舞,高维桢想到,少年尚青涩,却能在雪虐风饕立身不移,不被带偏.....究意是怎样的学问和心性才能做到如此?实在叫人佩服
复见房旁一簇竹。
竹枝竹叶落满雪,竹茎又弯了腰。
乔时为停步深思,这回没再去摇雪
文义、文体、文风...数不尽的雪屑会接连不断而来,能否辨明是非,翠竹雪中复亭亭,是学子科考入官的第一关。这本就是科考中的一环。
十一月初,国子监上舍公试结束,礼部张榜
有礼部小吏前往乔家宣旨,道是:“乔见川,孝悌行能之士,经义善论之才,公试考察为上等,历事考察为上等,两优释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