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鞑靼小王子呢?
花马池一战,咱有了功劳,只要鞑靼人退了,这功劳就稳了啊。
要是战败了,那先前一战的获胜也成过眼云烟镜花水月了。
杨一清道:“鞑靼最少有三万精骑,如此硬仗,少那几千畏战的将士,有何差别吗?”
张僩闻言眉头紧皱。
人家好歹有四千兵马,多了这批人马,胜算总归是高很多的。
杨一清再道:“若鞑靼无心与我等交战,发现我三军将士士气高昂,必定会选择撤走,到时他们会不会趁机去袭那些畏战之人的营地呢?”
郭鍧一听,故作振奋,大笑着对身边的将领道:“杨大人所言极是,咱的兵锋越强盛,鞑靼人士气就越低,他们怕被拦截断后,肯定会先去把那些好似怂包的龟儿子给吃了,我们只管往前冲,必定有肉吃!”
“对!”
现在杨一清麾下这些将领也没得选择了。
盟友不肯出力,只能自己出力,就算这些话只是寻求心理安慰,但有总比没有强。
怎么说自己这边也一万多兵马,且是主动迎战的,鞑靼人要真想捡软柿子捏,也总不会认为我们是软柿子吧?
对面的襄城伯和武安侯,妥妥的软柿子啊。
“报!”
“鞑子先锋人马已在石沟城北十里之外布阵!”
“报!鞑靼往石沟城北调近万兵马,有强弩和厚盾抵挡!”
“报!鞑子派出两路骑兵,绕道于我军两侧,人马数量不详……”
随着与鞑靼主力营地的靠近,更多的前线战报传来。
杨一清这边的人一听,突然觉得有点不对劲。
不是说好了,鞑靼人不准备恋战,会选择退走,再去吃襄城伯和武安侯的两支兵马?
怎么看架势……鞑靼人完全是布置好了口袋,等着我们往里面钻呢?
杨一清大喝道:“狄夷已经是病入膏肓了,他们到现在都还没认清楚局势,敢跟我大明边军正面作战的,都已兵败溃散,想想火筛,再想想我大明官军横扫潢水、官山!我们建功立业的机会到了!传我将领,全速出击,前军预备应战!”
……
……
杨一清领兵往鞑靼人的主防御区攻击而去。
集团作战,甚至排开了架势,一万多兵马聚集在大概二里范围之内,也是因为石沟城以北地势开阔。
在杨一清所部距离石沟城不过七八里时,远远就已经能看到石沟城的城墙,石沟城作为大明于河东到陕甘之地的要冲,这里也作为大明驿站交汇之处,虽然只是一座土堡,不到一里见方,但其因为周边近百里之内没有旁的城池,这里的战略意义也非常大。
鞑靼人的布阵已在前方四五里之处。
鞑靼没有展开攻势,或许是鞑靼人之前冲怕了,每次跟大明的火炮阵交锋,鞑靼人总想以骑兵的优势,想把大明的火炮阵给冲散,最初或许还真有一定的效用,但随着大明将士配备了中近距离的燧石铳之后,鞑靼人发现往前冲就是找死。
所以这次巴图蒙克明显是改变了战术,先结阵,等着大明的阵型往前压,也是他们知道大明的火炮推进速度并不快。
打不起,躲得起。
“大人,鞑靼结成几条长蛇阵,彼此距离有数十丈,辅佐以盾牌和木车等,似乎在盾阵之后有骑兵潜藏,离莪们不过三里,但他们还没有发起攻势。”
郭鍧作为前军的主帅,已经领兵往前面去了。
而过来跟杨一清传话的,是宁夏副总兵高丕,高丕负责的是阵中的火铳阵,随时听令于杨一清。
杨一清看了看天上的旭日,再往东西两侧瞅了瞅,问道:“鞑靼两翼的人马距离我们多远?”
“也是三四里的样子,我们两翼的人马几次冲上去,对方似并没有要大举回撤的意思,周旋两阵,双方还没损伤。”高丕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