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大明第一贡生> 第一百四十二章 善恶到头终有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四十二章 善恶到头终有报(3 / 4)

里,那时你就算做再多努力,一口黑锅还是要扣到你们内阁三人的头上,你们觉得文人还会像现在这样推崇你们三位,说你们高风亮节?

人都救出来了,咱就别提了!

刘健岂能听不懂这是在威胁他?

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他点头道:“萧公公放心,在下不会再多问。”

如此一来,等于是刘健先放弃了营救彭泉。

……

……

刘健从文庙回到内阁值房,一脸严肃,将萧敬见他威胁他的事跟李东阳和谢迁说了。

二人都是聪明人,一下就明白皇帝的用意。

谢迁苦笑道:“有罪不究,告官的先被法办,真是没天理了。”

李东阳瞪他一眼,好似在说,你这是在暗示江瑢检举我们而被法办吗?

刘健道:“我思忖过,过去数年,陛下对阁部逐渐倚重,票拟多被采纳,若因此而令言路闭塞,那我等难置身事外。”

“阁老……”李东阳听不下去了。

现在皇帝都没认为是我们阻塞言路,下面的大臣也没这么说,难道还让我们自我反省?

“从去年开始,陛下有事不再过分倚重于阁部票拟,也不再单独召见征求意见,这便是不好的先兆,若我等还不思改变,此种境况只会愈演愈烈。”

刘健还是有危机意识的。

江瑢举报他们,不是空穴来风。

很多人都忌惮他们内阁这三位,无论他们是否为国为民,是否可以问心无愧,至少他们身上具备了明朝废黜宰相之后,文臣最接近宰相的气质。

明朝废黜宰相,就是怕文官擅权。

而他们正在一步步往一手遮天的方向发展。

李东阳道:“若因此,连一个检举外戚不法的武将都保不住,只怕说不过去吧?”

刘健摇头:“陛下已给了转圜的余地,不能再只进不退了。”

文官的进,就是皇权的退。

刘健话不多,但道理是明白的。

李东阳和谢迁面色都很严肃,似也明白刘健不是在危言耸听。

谢迁道:“那陛下在此事上,到底听谁的意见更多?印公、厂公?还是皇后?再或者是……张秉宽?”

以谢迁的意思,既然我们不能再插手西北军政,也不能再提彭泉参劾张延龄的事,那也该知道,皇帝下一步打算怎样吧?

皇帝在此事上,应该也不会凡事都自己去斟酌对策,总要问人意见。

那到底是谁的意见比我们还重要?

李东阳就谢迁的问题,进一步分析道:“张秉宽始终是文人,若他有意为彭泉说情,理正是非,还是能递上话的。但就怕皇后会给陛下施压。”

朝中文官举报张家兄弟,照样会被厂卫法办,更何况是个没什么地位的武将?

彭泉这么做,说他耿直也好,说他傻也好,总之是犯事了。

现在皇帝为了包庇小舅子,连内阁首辅都威胁,不允许再提及这件事。

这种情况下,靠张周进言,有个屁用?

刘健打量着谢迁道:“于乔,你能去见见张秉宽吗?”

“什么?”

谢迁一怔。

这时候,居然让我去见张周?

我可是内阁大臣,就这么去见个贡生?再说我谢某人也不擅于这种跟年轻士子的交际啊,怎么不找李宾之?

李东阳道:“我去吧。”

刘健摇头:“于乔去最合适,无须登门拜访,也不要派人去请,找个由头见。若他以后还想出仕,就还是会打交道,问他什么,多也是会应答的。”

这时候,刘健所能想到的,那就只能是走一点不一样的路了。

跟戴义、萧敬这些人,沟通起来不方便不说,还会有外臣跟中官勾结的嫌疑。

反而是直接去问张周,简单明了,或许还能打探到不一样的消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