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公司总督阿德莱德,笑而不语。
没错,
是他,提前向前来拜访自己的财政大臣胡雪余,透露了当下伦敦的正治格局,以及内阁的成色。
阿德莱德是世袭大贵族,是现内阁的受益者。
……
伦敦有两派。
托利党,支持国王丶大贵族。
辉格党,支持新兴资产阶级。
乔治三世登基之后,颇具手腕,反覆打击辉格党,收回王权,任命保皇党心腹入阁。
来回拉扯多轮后,
成功弄出了一个绰号「国王之友」的诺斯内阁。
乔治三世颇有欧洲小乾隆的潜质。
他花了20年逐步破坏了光荣革命之后的君主——议会二元制规则,成功的加强了君权,削弱了议会。
不过,列克星敦一声枪响。
新米字旗民兵拿着「海外善款」,锐气十足,在十三州的各个战场暴打老米字旗。
……
诺斯首相是保守人士,擅长搞人际关系,搞钱,但是不擅长搞暴力。
结果,龙虾兵在花旗偶有小挫。
奸臣们就自己跳出来了,一个是花旗十三州,一个是辉格党。
他们一个在外,一个在内,一个用武,一个用文,疯狂进攻诺斯内阁。
虽然唐宁街,众正盈朝。
奈何奸臣们拿着轻飘飘的英镑和轻飘飘的报纸,裹挟眼光短浅的市井小民。
抗议声势浩大。
就连英格兰丶苏格兰的乡绅们也对现状都极为不满。
两兰十八郡的担子压的诺斯首相摇摇欲坠,压的乔治三世体重直线上升。
……
以上,是经胡雪余转告,陛下自行脑补的。
虽然不完全符合现实,但误差已经不大。
李郁懂了,彻底懂了。
诺斯内阁这是想藉助「东方洋人的力量」压制国内的那帮反对者。
诺斯勋爵难呐。
一方面要增兵到花旗殖民地作战,一方面还要派战舰到大西洋丶地中海丶加勒比海丶印度洋巡航,防备法兰克丶伊比利亚丶尼德兰。
这三国有钱出钱,有枪出枪,不遗馀力的给伦敦添堵。
打仗,
打的是什麽?钱。
诺斯内阁急需海外善款。
……
当晚,
李郁越想越兴奋,在宫殿内来回走动。
时而高举双臂,时而低头自言自语。
「千载难逢,天赐良机啊。」
「诺斯内阁不能倒,华盛顿不能赢,路易十六不能停。寡人要干涉!!」
次日,
财政大臣胡雪余丶海军部副大臣刘武一同拜会肯特公爵。
表态:
「陛下指示,鄙国坚决支持诺斯内阁的立场,坚决支持贵军在花旗殖民地的戡乱大业。」
当时,
老米字旗贵族肯特,胡子都激动的翘起来了。
【本章的伦敦正治格局都是真的,作者是基于真实历史加以发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