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4章 第44章(2 / 5)

各地的郡守和县令都争相带领着兵马前来勤王。

彼时年仅十七岁的少年李世民便在此之列,跟随着云定兴北上,为救援杨广而出谋划策,开始逐渐崭露头角。

这是一场刻录在正史之上的有关杨广与李世民之间的唯————次真正的交集,此后天胡开局的杨广有如江河日下,与之相对应的却是同样出生富贵的太原公子旭日高升。

在被围困于雁门关三十三天之后,因着诸多种种原因,突厥退兵,杨广熬过此生最大的危机,转危为安,但同样拉开了偌大帝国崩塌的最后序幕。

【战士尽力,不加赏赐;百姓无辜,咸受屠戮】

伴随着

天音落下,是雁门关之围得解,十月,杨广回到东都洛阳。

但,陛下你是不是忘记了什么?

在怎样兑现此前有关雁门关之围时,杨广陛下金口玉言所许下的赏赐和承诺这样的问题上,大臣之间发生了分歧和争执。

大臣苏威认为,此一时彼一时,对于奖赏的规格应当适当削减。至于原因与理由,又或者说,是否得到了某位皇帝陛下暗中的示意,咱也不敢问,咱也不敢说,反正你只要知道,苏大人提出了这么个不成熟的想法。

然后这个不成熟的想法得到了大臣樊子盖的反对,并且坚持表示,不管是国家还是君王都不应当失信于民。

所以应该按照已经公布的规格和标准,严格执行。

但——

十二毓冠冕之下,杨广挑眉,狩笑,如同一头暴怒的困兽,做着最后的挣扎。

“公欲收物情邪!”

你难道是想要借此收买人心吗?

说,你是不是在觊觎朕的江山,凯觎朕的天下!

朕收拾不了突厥人,难道还收拾不了你?

于是满朝文武瞬间噤若寒蝉,诺诺不敢言。

将士守雁门者万七千人,至是,得勋者才干五百人。

于是最终,那些在雁门关之围时奋力搏杀者一万七千人,获得奖赏的不过一千五百人。

并且最多官升一级,同此前的许诺大相违背,大打折扣。

要知道,杨广的老爹杨坚虽然是出了名的吝啬,但也不至于在这样的事情上节省。

虽吝于财,至于赏赐有功,即无所爱;将士战没,必加优赏,仍遣使者劳问其家。

但很可惜,杨广是有几根反骨在身上的。又或者说,对于仍未放弃千古一帝理想的杨广而言,雁门关之围这样的黑历史,就应当被牢牢扫进历史的角落,不要再出现在自己面前,提醒自己当初的狼狈。

于是杨广不仅没有厚赏有功之人,就连在雁门关之围时立下功劳的外感兼理,亦找了个由头降只郡守。

敢问这样的帝王,这样的老板,这样的上司,你可敢为他效死?你可愿为他效死?

更不必说,会仍议伐高丽。

杨广还想继续死磕高句丽。

>至于死磕高句丽的理由,究竟是此前的太庙祭祖之时,高句丽王的拒绝觐见。还是雁门关之围时被突厥人吓破了胆,却又不愿意放弃了千古一帝的理想,所以天真的以为只要将高句丽降服,便足以洗刷掉那些对于帝王而言的耻辱和不堪……

谁知道呢?

欲要使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就如同此前第一次征高句丽之时,分明有看再正确不过的参考答案,却一步步精准踩问雷区般,这个刚愎自用的帝王正在一步步陷入到疯狂之中。

而整个大隋王朝,亦在杨广的带领之下失去触底反弹机会。

那因为面对突厥人而被短暂凝聚起来的豪情和荣誉,在杨广的一系列骚操作之下,化作浓浓的不满及怨愤。

【蒸庶积怨,天下土崩;至于就禽,而犹未之寤】

于是在下一刻,虚空之中有天音与字迹落下,与之相伴随的是杨广此前第二次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