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她那根一直绷紧的心弦倒是稍微放缓了几分。
眼下看着是个精明不挑事的,品性如何还得再看,日久才能见人心。
容氏进门后,王氏便将府里的琐事一股脑地扔给了姜氏婆媳,再不沾手公中事务。
两房早就分了产,虽说日常开销走公中,可她只是二房太太,这里又是英勇候府,姜氏才是正经的当家主母。
以前姜氏忙不过来,不得已抓着她帮忙,如今大房长子媳妇儿进了门,那些家务由她们婆媳管理更加名正言顺。
再则二房的杂事产业和她自己的嫁妆庄铺就够她忙的,哪里还有那么些多余的精力去管理公中的琐事,她还想空出闲暇时间跟着夫君到处走走看看呢。
四月里,贾政夫妻带着贾母和小辈们去庄子游玩,贾敏母女也应邀一同前往。
本来薛家母女也在应邀之列,薛王氏欣然欲往,却不曾想出发的前一晚着了凉,上吐下泻折腾了一夜,最后只好遗憾地回绝了,宝钗担心薛王氏便留下来照顾。
姜氏婆媳留在府中没有同行,贾赦每日上衙,早出晚归不辞辛劳,姜氏自然得留下照顾。
贾瑚自成亲后也不再常住书院,倒是改成两头奔波。容氏新嫁娘,为了自己夫君也得紧随婆婆的脚步。
初九这日一早,朝阳初升,碧波如洗。
荣宁街英勇候府门前,十几辆马车排成了一溜长队,场面颇为壮观。
打头的马车高大宽敞,红柚木制成的车身,坚实耐用稳固性强。
车厢们侧开,旁边固定着一组可折叠拉伸的木制楼梯蹬,使用时放下来做楼梯,用完折叠收回固定在车厢外侧,方便快捷又安全。
王氏和贾敏扶着贾母上了打头的马车,紧随其后是两辆稍小一些的马车,姑娘们一辆,小子们一辆。
再往后是装行李和下人们坐的马车。
贾政和贾琏骑马走在最前面,后面跟着一长溜马车,马车左右跟随着十几个携带武器的高大护卫,一队人马浩浩荡荡朝大黑山地界儿进发。
街道两边的行人见状纷纷驻足观看,指指点点相互交流着信息。
“呦,这是哪个府上的车队?可真够壮观的。”
“是啊是啊,看那马车样式可真与众不同,再看那两旁随行的护卫,多气派,想必是哪个王府的家眷吧?”
“这个我知道,打头的马车上标的可是英勇候府的标记,想必是候府的女眷出门上香,瞧马车走的方向,应该是往城南方向,南边最有名气的古刹就要属大黑上上的铁栅寺了,我听说大户人家的女眷都爱往那儿去,说是香火旺盛风景还好。”
围观众人的视线都被这人的话吸引过去,有人好奇地问:“这位兄台,没想到你知道的还不少,那你不妨再说说,打头骑马的那二位爷又是何种身份?让我等也开开眼。”
被问的男人脑袋仰得高高的,得瑟道:“这个嘛,小爷我还真知道。年长那位的是英勇候府二老爷,年轻的少爷是英勇候府三公子,是英勇候嫡次子,至今尚未娶亲,他……”
男人刚想继续往下爆料,就感觉身上一凉,有种被野兽盯上的感觉,汗毛都根根站立了起来。
环视一圈,缩了缩脖子,不敢继续待下去,挤出人群跑走了。
他之所以对英勇候府的事情那般了解,只因他是隔壁威武将军府的一个负责采买的小厮。
今儿个一大早就出来采买,被人吹捧几句就有些飘飘然,差点说了不该说的话。据说那位二老爷最是忌讳下人多嘴多舌往外传候府的闲话,尤其他还不是候府的下人。
他这种行为,若是被那位二老爷知道,没他的好。
贾政见那人跑远了,也没说什么过分的话,就没再多理会。
人群中一个挎着菜篮子的中年妇人热切地望着行进中的一队人马,目光在贾政贾琏身上和马车上来回流转,艳羡之色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