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长城县竹器。事情很琐碎,但许盈文章写的很好,就像他以前写的那些小品文一样,风格清新,总是在细节上打动人。
以许盈如今在文坛的号召力,这篇《居家杂论》一出,长城县竹器立刻就能大大扬名。
同时,许盈还特意提到,自己在长城下治民,长城县多山丘,土地不宜农耕,但本地竹海‘无穷无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于是想到了运长城县竹器来建邺贩卖
以养民的事——他几乎是以代言人的口吻说明了长城县竹器的好处,物美价廉、器物清雅之类。
另外,还给几个朋友送了一些竹帘、竹席、竹案。
有了这样的铺垫,长城县竹器立刻成了网红产品,进入建邺之后飞快销售一空!
有这样的结果并不例外...年初的时候因为国库空虚,但国库里还留存着一批质量很差的稀疏织物,于是袁丞相做表率,用这种织物制作外衣。由此,跟风者纷纷买进这种织物做外衣,只求有袁丞相同款。
本来非常便宜的织物立刻价格飞涨,比正常丝绢都要贵三倍了!
有许盈站台的长城县竹器受欢迎很正常,许盈没有袁丞相的地位,但他的人气是真的不虚的!
不过这个风潮来的快,去的也快,很快有人看到了商机,赶制出这种稀疏的织物赚钱。一开始的人还赚到了一点点钱,但随着市场饱和,大家只能纷纷降价出售,后面的人反而得亏钱了。
相比起这股‘织物泡沫’,长城县竹器情况要好得多。首先许盈根本没有高价出售,东西的价格和它的价值是比较匹配的。另外,东西也确实实用,就算没有许盈,本来也是建邺居民愿意用的。有了许盈只是让上层贵族也愿意常识,并且能够迅速推广开。
再者,这也将长城县竹器品牌打出来了,大家都要买竹器,但到底买哪一家的就有说法了!
长城县竹器迅速成为建邺爆款之后,并没有像之前袁继推广的织物一样没了声响,而是很好地继续经营了下来。
一开始,只是崇拜许盈的一些人特意搞同款,有支持许盈事业的意思。而这些人就算不是什么富豪,在建邺城也不是什么普通人,有他们在前,很多人是愿意学他们的!这就是自古以来的贫学富、富学贵了。
因为长城县竹器本身价格就不贵,特别是一些普通人家也用得着的日用品,如竹席、笸箩等等,更是不比普通百姓过去所用更贵,所以市场扩大没有一点点障碍。
而经过一段时间发酵,大家发现长城县竹器除了有许盈站台,还有自己独有的优点。比如质量好,流水线生产熟能生巧之后,质量是能做到稳定均衡的。或许这样生产不来
艺术品,但比起大多数篾匠自产的产品,质量上确实要稳定的多。
又比如,许盈专门为一些竹制家具做了设计,虽然家具总共没有几款,但他走了专精路线,贵精不贵多。从宋制家具,甚至明式家具中汲取了灵感,相当符合文人审美(也只能符合文人审美了,毕竟用竹子做原材料,再怎么也很难做出富丽堂皇的感觉)。
这让长城县竹器和别的竹器有了明显不同,非常受欢迎——其他人也可以学,但学需要时间,一开始也不可能如原版那样有神韵。等到方方面面都追上了,不说长城县竹器已经站稳了脚跟,只说竹器生产合作社也不是死的,肯定也会进步,有新的卖点出现啊!
一批一批的竹器从长城县送到建邺,带回来的就是稳定而丰厚的利润。
等到见了利润,按比例分配到县里以及投入再生产、扩大规模后,剩余的部分在当月按照事先约定的分配方式,分给了竹器生产合作社的‘社员’。当月,刘金刚等人拿到的报酬除了足额的雇工钱,还有比雇工钱多得多利润!
直到这个时候,这些加入竹器生产合作社的普通百姓才真正相信许盈会把自己许下的承诺一一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