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没有少跑,旧式的玻璃窗是整个都可以拆卸下来的。
七天的时间,她做了不少的事情。
小闺女转校进城读小学,老大带着少东也转学过来城里。老大与她的房子都是最前面的,一人一套,暂时老四老五跟她住。
那两套房也不打算租出去,有些房租出去容易收回来难。
第八天的一早,玉珍早早的连早饭都没有做,就带着老大去上班,昨天,就给老大办理了手续。今天直接去食堂就可以。
三个孩子去了学校读书。
进到食堂,刚进去,就看见向师傅早早的就到了。“小董,今天来上班了。”
向师傅笑眯眯的,在他身边还有一位十六七岁的少年,腼腆的望着玉珍笑。
玉珍明了,是向师傅的孙子向伦,提前来做学徒的,人家不是占的招工的名额,是接他爷爷的班,提前几个月来上班学习而已。
她也忙扬起笑容,与向师傅打招呼,“向师傅早。”
接下来就是介绍,食堂厨房里,还有三位大师傅:刘华,罗钱,周长青,以及两位学徒(小工):郭勇,魏金龙,还有三位打杂的:(女性):孙小梅,龙桃,秦红。几位女性是负责摘菜,洗菜的工作,还有打扫食堂与厨房的工作。
“向师傅 ,今天的早点需要我做些什么?”
厨房里是向师傅说了算,工作也是他安排。“今天的早点,不要你忙活。我们厨房做早点都是轮班的,今天是刘华做早点,他带着两个学徒一起做。
你第一天先看看熟悉熟悉就是,等过几天才轮到你。你看看一般早上要做些什么早点就是。
对了,我家孙子还没有拜师,他可是跟你,我们新社会新风气,不搞封建迷信那套的拜师,但给你倒杯茶还是要的。你觉得咋样?”老爷子要马上定下孙子与玉珍的师徒名分。
“行,那就倒杯茶 ,然后我们开始一天的工作。”承了向师傅一个大人情,定下师徒名分的事情,就不能推迟了。
厨房里忙碌着,玉珍看了看那边正在做早点的刘华师傅带着一位小工忙碌着。玉珍看了眼,也没有说什么,只是问了向师傅中午做什么菜,做什么饭,大米就别想了,北方大多数吃面食。
向师傅看了眼放菜的架子,与竹筐,“中午的主食是三合面馒头你带着他们两个做一道菜,就做一道土豆,至于土豆怎么做,小董你看着做就是。”
“行,一般中午要做多少个馒头或者包子之类的?”玉珍没有经验,也不知道要做多少个。
向师傅说了个数字,玉珍明白了。点头招呼儿子大河与徒弟向伦,“跟着我来,我教你们怎么和面,怎么发酵,虽然你们可能都会,但想要做的比家户人家的好吃,比外面卖的好吃,也是有技巧的,我教你们,自己要注意。”
两人幸喜,“是。”第一天就开始学习做面食,很难得。
洗好特制的大面盆,轻声的教着两人。那边一位打杂的女同志也走过来跟着学习。每天早上很早就要有人来上班,需要有厨师有帮工有杂工值早班,到了晚饭时,他们也能提前下班。
远处的另外一位上早班的学徒工虽然隔的远,也竖起耳朵在听。他有工作无法走过来听,甚觉遗憾。
玉珍把小诀窍教给两人,还有手法,但他们也是第一次,得慢慢练。
面和好,在那静止的时间,玉珍指挥两个帮着一起洗提土豆,削土豆皮,这些他们都要自己做,等下就是教他们切菜,这是难得的机会,切土豆能锻炼刀功。
忙里有序,安排的井井有条,玉珍的做法,向师傅看在眼里,频频点头。
没多久,食堂的现任主任背着双手走了过来,“老向,中午有座客餐,一共十人 ,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