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师父早有明察,看出东落寨乃英雄群聚之处,兴举大事之地,所以师父才愿上山辅佐东落寨。我等若再执迷不悟,与师父为敌,决不会有好下场。故今日才在阵前看方头领杀李家兄弟不为所动,不是不敢上阵较量,实是小弟心有所属,归顺决心已定。”众头领听了,无不拍手称好。
却说孙碧云得知方云等头领在东落寨大胜曾询,李佑芳被杀,曾询等其余喽罗已归降东落寨,大喜。放下心来在龙王寨住了数日,与刘尚、冯平等商议,龙王寨乃衡宝之要地,山寨位置重要,还是保留为好,便命雷正、刘顺达、张贤冲带五佰喽罗看守龙王寨。一切安排就绪,大队人马准备凯旋东落寨。
孙碧云志得意满,率队就要下山,却见一探子来报称,有一队官军正从衡州方向开来,现已到了金华山。孙碧云一听,大惊,便问刘尚和冯平道:“难道这李成与官府有勾结,元军得知前来报复?”刘尚听了,也很吃惊,担心当年自己大闹衡州府,被官府发觉了,以至前来清剿。冯平也暗自吃惊,思忖一会道:“李成虽为匪不仁祸害百姓,但并没有听说他与官府有来往。按常理讲,那官府要是得知绿林之间互相残杀,是求之不得的事,绝不会插手,也不会这么快就派官军来。依贫道看,决不是冲着我们来的,大头领不必担心,我等先按兵不动,观察动静再说。”忙令王六带人下山,仔细打探元军消息来报。王六领令去了。
孙碧云、刘尚等各自心中惴惴不安,专等王六消息。冯平突然拍手道:“不用担心了,这群官兵,一定是冲袁公寨去的。”孙碧云疑惑问道:“此话怎讲?”
冯平道:“这袁公寨寨主袁勤,常常打劫官粮,一定是因此惹恼了官府,来剿这袁公寨了。”
碧云道:“就我等势力,尚不敢与官军为敌,这袁公寨吃了什么熊心豹子胆,敢一直抢劫官粮道?”冯平道:“大头领有所不知,这袁公寨袁勤,也有一番来历,原本姓洪名云,字子云,出身于官宦与书香家庭。曾祖父做过南宋州官,祖父考取进士,做过县令和州府同知,后厌恶官场辞官回乡。他父亲更是淡泊名利,只想把一生所学传授给一帮弟子,三十几岁便开了一个学馆,把偌大个祖传下来的家业给他夫人打点,本人开馆招收弟子。门下弟子不少,贫道就是其中之一。因常宁瑶民起义,吾父与先生都参加了反元队伍,并为发起人之一。后起义失败,吾父战死,先生逃回,重新开馆招徒,教育弟子以反元为己任。多数学生受他的影响,师弟洪云也继承其父之志,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反元义士。
“到洪云这一代,已拥有一个大家庭。吾师母十分精明能干,共生了八个孩子,兄弟三人姊妹五人,不但要打点偌大个家业,还要抚养儿女。洪云排在第七,兄弟他最小,洪府上下都称他为七少爷。因洪家祖上积下的家业不小,城里有店铺,乡里有大片的良田沃土,算是大户。这洪云从小跟随父亲在学馆伴读,其父去世不久,便悄悄离家出走,以教书游学为名,鼓动百姓与官府抗争,并广结各地豪杰义士,拜兄弟喝血酒,发动反元义士,专劫官府的钱粮,袭击驿站,闹得官府不得安宁。路府及州里派巡检、马步弓手进行捉拿,因他人缘好,遇上官府派人捉拿,总是有人抢先一步,为他通风报信。每次官府捕捉均未得逞,而洪云继续我行我素。后来事闹大了,官府捕捉得紧,洪云怕连累家庭,便改名换姓,取名为袁勤,一不做二不休,带着一班义士公然揭杆起事,拉起队伍上了万洞岩的堆子峰。此峰就座落在衡州与宝庆之间,离大道数里之处,山形形状好似一个圆堆,故称为堆子峰。袁勤聚集两百多义士就在这堆子峰立寨,打劫官道。路经此道的两府钱粮物资,被他劫过不少。每次打劫官府劫下的粮食物资,除留下一部给山寨所用,剩下的全分给当地百姓。因此袁勤在这一带深得民心,影响很大,而且袁勤自立寨开始就给山寨立了两条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