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海瑞奇案> 第13章 一念成魔 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章 一念成魔 1(4 / 5)

把扇子上的字可是你写的?”

“是小人所有,小人的字朋友们都认得,我也不需抵赖。”

“给他看看这首诗。”一名衙役打开扇子,拿到杨起元面前展开。

“本官第一次念这首诗,不过是一首寻常的诗句而已,无非是报国无门不得志的意思罢了。可后来反应过来,杨起元,你将每一句的第一个字连起来,看是什么?”

杨起元看了一眼,顿时愣在当地,冷汗直流,张大了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紧接着大喊:“大人,冤枉啊!这是那商人陷害我,大人,冤枉啊!”

原来这首诗的第一个字连起来是:”金乡卫已空虚可攻。”大明为了抵御倭寇,在浙江一共建立了十六个卫,三十六个所,其中滨临大海沿岸一共设置了十五个卫,金乡卫在浙江沿海的最南端,是与福建最近的了一个卫,地理位置极为重要,这一点尽人皆知。这句话很明显是在向倭寇暗传信息,让其趁金乡卫空虚好攻打的意思。如只是买卖走私物品,罪不致死,若给倭寇暗中传递军事情报,便是有一百个脑袋也不够砍的!

“你还不从实招来?杨起元。”

杨起元浑身发抖,自知已中了商人的圈套!那个商人早已经摸透了自己的嗜好、习惯、规律,所以弄来一只极品蟋蟀在戏园中等着自己,给自己下了这个圈套。自己也不是蠢笨的人,只是全部精神都在那只虫身上,全没多想。现在想来处处都是破绽:在山东买的蟋蟀不直接上京师办事,反而千里南下到淳安来等着表兄一起走?还有见面的地点,为什么要选在那个时间那个位置,无非是想趁天黑易于逃脱。那蟋蟀也是在自己写扇面的时候,被那商人给调了包。想到这,不住地咒骂自己,没有听到海瑞的问话。即便听到又能如何,这个证据把自己给咬的死死的,绝无争辩回旋余地。

海瑞见杨起元低头不语,拍了一下惊堂木。“用刑!”

王班头立即拿来夹棍,木杖,当堂用刑。可不管怎么打,这杨起元只是不停的惨叫,具体情况却是一概不知。

海瑞看这么打下去,终是没有结果,只好先停下来。“今天先到这,双方都在笔录上划押为证。杨起元有通倭嫌疑,押入大牢,严加看管。其他证人暂时不要离淳安,有可能需要再次开审做证。退堂。”

众人散去,衙役押着一言不发,满脸是汗的杨起元关进了大狱死牢。

待众人走后,海瑞问沈主簿,“主簿以为如何?”

“杨起元通倭的事基本可以确定。不然他为什么要在那个时间去那个地方?必然是为了做一些见不得人的事。蟋蟀之说只是他狡辩之词。要说有人陷害,那对方总得有所图吧?现在是老百姓们告他,即使杀了他,他的家产田地也不会分给这些证人。那陷害他的人所图何物呢?只是想让他死?于理实在是说不过去。”沈主簿分析道。

“你说的有道理,不过还有些不合道理的地方。最关键的这句藏头诗所要表达的意思,只需要口述即可,完完全全没有落在纸面上的必要,还签上自己的名字,生怕别人不知道这首通倭诗不是他杨起元所写,实在是太过明显了,明显得有些让人生疑!这也是本案最关键的所在。”

沈主簿点了点头,“那依大人的意思呢?”

“即然有了实质的证据,杨起元是绝对不能放的。但也暂时不判,先关在狱中,看接下来如何发展。如果是诬告,那背后的主使会慢慢露出水面。如果确是通倭,再明正典刑也不迟。现在这个金乡卫的秘密不管是真是假,我们都要连夜报告戚将军和胡总督,做好防犯。我现在就去修书。”海瑞说完回了后堂写信不题。

第二天早上,海瑞本打算升堂之后就带着衙役去杨起元见倭寇的现场去看一看,刚打开县衙大门,一个女子领着两个婢女鸣冤上告。来的不是别人,正是杨起元的妻子。杨妻听人说自家男人被告了通倭罪已被押入县衙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