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经验备下的,日后应该用得上。” “大人费心了。”看来义父把事情交托给王朴,不是没有缘由的,义父在信中还说,让他向王朴多看多学,能得义父如此青睐,可见眼前之人,确有独到之处。 柴桑转身把册子递给林沐:“将粮食押入仓内,一一清点,铜钱入库,随行人员好好安置。” “是。” “要与仓中原有的粮食分开放,注意,不要受潮。”柴桑再三嘱咐道。 林沐点头,领命而去。 “大人一路辛苦,请先在府中安顿下来,此地详情,我稍后再与大人细说。”柴桑对王朴毕恭毕敬。 “全听公子安排。” 翌日,刺史府。 王朴看着眼前众人,想起郭玮那句“他身边无人”,好像也不全然是。 只是这一个两个,看起来仿佛柴桑最年长,还有一个小姑娘。 “在下王朴,不知诸位如何称呼?” 九歌等人看着这位开封来的,显然要大出他们许多的王大人,颇有些不自在。 还是林沐先开了口:“见过王大人,在下林沐,咱们昨日见过。”王朴点点头。 林沐又继续说道:“这位是南昭容,这位是慕容柏舟,这位是南昭容的师妹九歌,也是大哥的文书。” 王朴一一还礼,最后目光停留到九歌身上:“姑娘是公子的文书?想必文笔了得。” “不敢,只是大人抬爱。”看到王朴特意提到自己,九歌一时有些吃惊,却也脸色如常地答道。 王朴见九歌落落大方,丝毫没有扭捏之态,眼中更是充满赞赏:“我见过公子的书信,笔力遒劲,有一番功夫在里面,能入公子的法眼,姑娘定有过人之处。” 看她尚未及笄,却能让公子打破世俗成见,文书虽小,其意却不小。 “九歌确有过人之处,如若日后能得大人指点,定能更进一步。”九歌正愁不知如何接话,听到柴桑出言帮自己解围,心下很是感激。 王朴闻言笑了笑,众人不再客套,开始进入正题。 “公子不妨先说说自己的想法。” 柴桑没有推脱:“前些时日,我等已到下辖各县盘查,详细情况我已在给义父的书信中禀明,想必大人已经知晓。” 柴桑看向王朴,王朴闻言点点头。 “我的想法是,首先,继续在各处广设粥棚,先让百姓活下去;其次,大雨过后,河道淤积,待秋收过后,募集百姓疏通河道,加固大堤,今年的惨象不能再发生;最后,我已向义父请示,免去澶州今年赋税,明年开春,由官府出借粮食作为种子,播种下地,老百姓有了收成,这灾便过去了。” “公子想的长远。”王朴肯定道。 “还有”,柴桑又补充道:“眼下许多百姓流散各地,为明年开春考虑,我想在州内广发布告,鼓励百姓返回原籍,作为支持,官府将为返乡的人发放钱粮。入冬以后,根据各地实际居住人数,重新丈量土地,分给百姓耕种。” 听完柴桑的话,王朴点了点头:“公子能想到这一点,实为不易。” 柴桑确实毫无保留,对王朴说了自己的全部想法,但他也知道,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够的,自己一定还有思虑不周的地方,便虚心请教王朴:“还望大人指点一二。” 王朴也不客套,直接说道:“我有三问,请教公子。” 九歌等人本来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