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吴三桂倒是第一个开口:“督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粮食还能够我们支撑一段时间。” 现在朝廷能卡的不就是粮食吗? 幸亏上一次朝廷运粮及时且充分,他们趁着多尔衮松懈,又偷摸给锦州祖大寿运输了不少粮食,甚至还打了清军一个伏击。 再加上蒙古人叛乱,需要祖大寿支出消耗的粮食变相减少,锦州城内的储备粮就更多了。 那还怕个屁。 就继续往后拖。 洪承畴倒是没有立即搭话,这个借口他也说过了。 皇帝都给自己下密疏了,叫他刻期进兵。 洪承畴怕皇帝会遭不住陈新甲的劝说。 唐通心里一个坏了! 大帅不愧是长期与大明作对,摸透了皇帝以及朝臣的思路。 他毕竟是刚被提拔起来的总兵,一般时候还接不到朝廷的诏令行事。 现在看来大明朝廷果然是坑啊! 皇帝不相信在外作战的人,反倒总是相信近在他眼前,面对局势没有任何分析,只会自己主观臆想的臣子。 唐通甚至忍不住开始掰着手指头数自从崇祯登基后,历任兵部尚书有没有能拿得出手的人来? 当时硕托给他说的时候,唐通心里还拉不下脸剃头,因为他也不觉得明军会战败。 粮草充足,士气正旺,武器也稍有优势,除了红夷大炮之外。 总体而言,都是清军处于劣势当中。 再加上洪承畴也有很多年的战场指挥经验,整个大明都找不出第二人来代替他。 现在唐通倒是转变了一些心态,大明屡次作战屡次失败,根本就不是一个类似洪承畴这样的人能够挽天倾的。 大同总兵王朴眼睛微微睁大,洪承畴要是顶不住朝廷的压力,贸然与清军进行决战。 不用想,肯定是大败而归啊! 王朴暗暗想着,我先得找好退路! 尤其是在辽东这个地界,想要保存自己,难度简直要比在关内难上不知道多少倍! 一想到这里,一向擅长此道的王朴,都有些发愁。 可以说,在场的几个总兵,除了白广恩想要表现之外,谁都愿意听洪承畴的安排。 毕竟大家来这里可不是为了打败仗来的,而是跟着洪总督来立功的。 虽然大家没怎么打大胜仗,但手底下可是有实打实的鞑子人头进账,这就已经非常棒了。 尤其是现在的关宁军也混在军中,祖大寿、吴三桂等人更是迫切希望能够保住宁锦防线。 否则宁锦防线都不在了,他们这些关宁军还能有什么更大的筹码呢? 但朝廷偏偏要催促你打败仗一样,让你做事。 作为监军的高启潜则是站起身来到:“咱家亲自回京一趟,同陛下力陈辽东所面临的情况,绝不能让陛下被奸臣蒙蔽了眼睛。” 洪承畴点头,今天这个局就是给高启潜准备的。 相比于天启朝的宦官想法子折腾“清流”不同,崇祯朝的宦官们大多都是贪钱,没怎么干出残害清流的事情来。 东林党在崇祯朝被打压,没出现什么能人,战斗力下降的厉害。 可宦官团体的残害能力下降的也不是一星半点。 现在也就高启潜“颇通军事”,能让崇祯稍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