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县主拿了推荐信,回来的时候就去牙行问问看,尽量买个带院的铺子。” 京城的物价确实是五邻镇比不了的,而内城比外城还要胜一筹。 宁可可也不是没想过在外城买铺子,可这沿路走来,她见过太多住在外城却跑去内城打工的人了,成帮结队的原因自是不必多说。 且她们手里的银两,也确实买得起京内的铺子,虽买不起两层的,但一层带个院和住房的,面积小点的还是足够。 既是这样为什么要委屈自己呢? 因为宁许在中间调和,宁纵和宁可可也暂时妥协。 …… 第二天,宁许一早就搭车去了内城,其余的人也开始忙碌起来。 因为从军录用还得年后过了十五,才有官员受理,不然就只能是官员侍卫,且不得进练武场,所以镇北将军也顺势给了宁纵足够的准备时间,毕竟从军后,衣食住行再想出营就难了。 锅灶打扫干净后,米面和柴火也买了回来,整整一大车的柴火,是宁纵跑了好几家才凑齐的,为了省事,他还好几人说好,每天送柴过来,有多少要多少。 京城这么好的资源,怎么能浪费呢?所以早餐车出摊,即刻就要准备起来了: 伙房里有个大桌子,上面放了两个盆,分别泡着平菇和香菇。 今婆和小螺在一处灶台揉着面,宁可可和宁纵在另一个灶台做晚饭。 过了会儿,宁可可填柴的动作停了下来,拍了拍手,脚往灶门口挨近了些,静静地坐在矮凳上: 不抬头都能感受到,大哥的眼睛就盯着我的手看呢! 【谁让你平日里填柴跟搭积木似的,再放多了炸锅可就不只是赔钱的问题了。】 啧,知道了,话说在冬天,烧火的这个活计,好好呀!超暖和! 【手动加一!】 另一边的宁许很早就取了信,剩余的时间里跑遍了四个牙行,才终于打听到两处合适的铺子:价格合适能负担起,位置合适没偏离人多的街道。 城门关闭前,他也准点出了内城,回了官驿署。 晚饭后,三人又坐在了一起,宁许先开始介绍: “第一间二百八十两,从西城门进去过两条横向路,左边数第四条街上,虽离着进出城主路远了些,但临近二号集市。 单层55平铺面,外加三米宽的小院,和三间卧房。 缺点是年岁久了些,将就用可以,但做吃食买卖就需要修缮得干净些,且没有灶炕。 第二间三百四十两,从西城门进去过三条横向路,左边的临街铺子,里面虽然什么都没有,但是很新很干净。。 单层40平铺面,外加四米宽的小院,和三间小卧房:一间炕,两间床。 缺点是这间铺子,属于后盖房,两边都是一排二层甚至三层的铺子,阳光会被挡住些。 还有一个最大的缺点,铺子只有一个门,也就是牛如果出入拉货,也得走正门,很是麻烦。 你们也考虑一下,若不合适,我明天再接着打听。” 宁可可知道,一天里能打听到两个合适的铺子,已经实属不易: “二哥,我觉得这两个都不错,再说了,离中心近的铺子咱也买不起。” 宁纵也觉得合适:“这两个都可以,还是芮希你选个喜欢的,毕竟以后我住军营你二哥住学府,回来的次数也没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