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
这样一部如此具有史学价值的图书,定价多少呢?
具体多少,苏亦也不太确定。
差不多两万,买不起系列。
除了在网上看过相关的资料,苏亦也没机会看过内容。
说到最后,苏亦只能鼓励道,“未来你们毕业了,如果谁被分配到故宫或者文物局,有机会的话,可以推动相关图书的出版哈,你们小师兄我有生之年还没有机会看到这些资料,就要靠诸位了。”
瞬间,众人哄笑起来。
苏亦也不是开玩笑。
能够建议尹晋南央美读研,为何不能建议这帮家伙去推动图书出版立项呢?
要知道再过几十年,这帮家伙就会成为国内文物系统的权威人物。
由他们其中某些人去推动一部图书理想,这本身就非常合理的事情。
要是图书价格定价少一定,就更好了。
其实,事情到了这里,也没有结束。
同学们的疑问,也依旧没有得到完全解答。
比如黎新叶她们几个中文系的姑娘就非常好奇,“好端端的,为什么永定门会被拆除?”
这就涉及到现代史料了。
苏亦望向王讯/冯石/孟先民/南育全,问,“你们四都是首都人民,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还别说,他们真知道。
四人商量之后,还是由废话最多的王讯来解答,“建国以后,关于BJ古城的保护各种观念都是在碰撞的,最后‘完全是服务于封建统治者的意旨’的观念占了上风,于是从那时起,BJ古城城墙及城门陆陆续续被拆除。1950年始拆永定门瓮城城墙,到1957年,永定门城楼和箭楼又成了“危楼”并且被认为妨碍交通,于是也被陆续拆除。”
听到这里,同学们惋惜不已,不断叹气。
历史就是一个轮回。
结果,到了2004年,政府启动了打造BJ中轴线人文景观工程,又拆除了永定门到南纬路两侧破旧低矮的房屋,露出了东西两侧坛墙,开始了永定门城楼复建工作。
不过复建的永定门比原永定门城楼小。永定门城楼也是十六座老城门中唯一被复建的“城门”。
那么永定门为什么会被复建呢。
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BJ中轴线”申遗。
1999年,王灿炽提案复建永定门。
第二年,古建专家王世仁提出《关于重建永定门的建议书》,理由很重复,说,“完整的中轴线代表了BJ的历史文脉。中轴线上的门/桥/枋/殿,就是文脉的标志,每处都记载着首都的历史变迁。城市失去历史标志,等于失去了记忆,保护好中轴线,也就是使后人不住于看到一个失去记忆的城市。”
然后不断有专家学者写论文各种论证,有人提议复建,自然有人反对复建。
对此,引用鲁迅先生的话,就是大家说的都有道理。
反对复建的专家学者也不缺乏有影响力的人物。
这样一来,就要召开论证会。
于是,03年的时候政府就开始专家座谈会,然后得出的结果,可以复建。
其实,复建与否对于民众来说,没啥影响,大部分人都乐意见到复建成功。
反对声音最大肯定是来自于学界。
然而,相关部门想要复建。
这样一来,邀请的专家学者就有点耐人寻味了。
有点像当年四库全书影印版出版的闹剧。
不管过程如何反正用永定门是复建了。
大家喜闻乐见。
就连被称为中国申遗第一人的候仁之院士被抬着登上复建后的永定门,都忍不住夸赞好极了好极了。
就知道永定门复建对于某些有着老北平情怀的老人来说,都多么值得高兴的事情。
其实,永定门复建能够说的事情也挺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