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呢,难怪作者能对唐探花夫妇旧事,乃至陈师的生平了如指掌。如果陈家自家人,一切就说得通了! 他再度望向桌上一沓薄薄的纸稿,露了方截然不同的神色。 若他没记错的话,这位姑娘的公子,和谢世子相熟的。世子先让他暗中散布关于叶家的物议,这位神秘的公子转头就送上这么一本话本。 两人该不会约好了罢? 不然怎么会如此之巧? 如此甚好,他行事就能不着痕迹了。 及于此,房掌柜上堆满了容:“既然陈探花的大作,那我们清荣书斋就发定了!” “啊?” 阿妩愣愣地眨了两下眼:“您不再想想么……万一,这书给您、给书斋带麻烦可怎么办?” “姑娘大可放心。”房掌柜拍了拍胸脯:“老朽活了这么几十年,还有几分薄的。” 话。 有谢世子作保,又有谁敢动他?除非皇上亲自开口。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阿妩浑然不知背后有如此美妙的误会,见房掌柜信誓旦旦地保证,也安放了悬着的一颗心。 “如此甚好。一切就托付给掌柜了。” 完成了一桩大事,她长舒了一口气。 房掌柜点了点头,又问道:“至于这报酬,姑娘您?” “报酬就不必了。” 这句话说口的片刻,阿妩有片刻的恍然。 曾经的她,还会为了银子绞尽脑汁,撒谎自己谁家的婢女,能让人正眼她和话本一眼。 但现,就不必了。 “我家公子不求什么报酬,只求这本书,能让多人到。还请掌柜成全。” 房掌柜怔了片刻,轻叹一声:“陈探花高义。” “只不知,这话本以何为名?” “《关锁记》。” 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而今尘尽光生,照破青山万朵。* 她不能于庙堂之上洗去外公的冤屈。但她还能以笔为剑,扫去世人眼底尘埃,让多人知晓外公熠熠生辉的一生。 - 陈霁星对新话本的预测,只准了一半。 有了《青梅记》的美名前,只待清荣书斋甫一打《青梅记前传》的招牌,购书之人就纷至沓,书斋的门槛险些踩矮了一截。 但仅仅于此,不足以兑现如今的盛况。 但房掌柜这事当成一桩大事办,早早派人街头里巷地预热起。阿妩但凡去坊间晃上一圈,什么茶楼勾栏,无不谈论起《关锁记》中的故事。 喧嚣的程度,就连她这个作者见了,都不免为之咋舌。 也对,表兄早就预测过,有了《青梅记》的铺垫前,外祖他又名臣,京中的笼袖骄,谁提起他不熟悉? 遑论君臣鱼水、桃李天下,亦百姓们最津津乐道的故事之一。两厢推波助澜之下,不过短短数日,陈师的名字,越越频繁地现坊间众人的口中。 只,热闹的议论之下,往往还有另一种声音—— “说,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