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名说明今天来孔庙镇的意图:“上级公安部门进一步破译出了“柏子山计划”的具体内容。”他示意于伟中,“给单虎、谢先念念,一起分析研究。”
于伟中从公文包掏出电文念:“以柏子山为主,绘漫滩湖周边图,制定“柏子山计划”。当心,东边有耳。”于伟中念完把电文递给单虎。单虎皱眉重复默念:“以柏子山为主,绘漫滩湖周边图,制定“柏子山计划”。当心,东边有耳。”
“看来,敌人是让潜伏的特务绘制漫滩湖地图。”谢先挠挠头,“是让谁绘制呢?”
宋名说:“当然是让‘柏子山’绘制。‘柏子山’是特务的化名。”
于伟中摇头:“我认为‘柏子山’仍是现在的地名,内容是以柏子山为中心区域,绘制漫滩湖地图。”
宋名踱着步说:“不管这个‘柏子山’是化名还是地名,还是我说的两个问题要搞清楚,是谁接收电文?绘制地图的动机是什么?”
单虎说:“还有一个问题,也不能忽略。电文‘当心,东边有耳。’是什么意思?”
谢先说:“这很简单,就是让绘制柏子山地图的人小心,不要暴露自己,隔墙有耳!”
宋名踱步,单虎皱眉思考,于伟中面色阴沉。
宋名脑际画面消失——
于秋叶问:“各位,当年单局长对电文结尾‘当心,东边有耳。’就问:‘是什么意思?’单局长,你现在认为这‘意思’的玄机在哪里?”
“当时谢先解读是‘让特务小心,不要暴露,隔墙有耳’。现在我仍同意这种解释。”
“可是,我父亲临终时对我说‘柏子山计划’电文内容中‘东边有耳’,是暗指‘陈’字。”
“那陈国清的嫌疑更大了,他姓陈,又承认是特务,藏有手枪、电台,最近又在虎牙山发现。”
“难道孔庙小学就一个姓陈的吗?我父亲说‘柏子山计划案’中的特务不是陈国清,而是另有一个姓‘陈’的。”
“你父亲当时也怀疑陈国清是特务,不知为什么又变卦了?”
“我父亲已经后悔自己的怀疑,更倒霉的是被吴明法偷听到。不过,这至少可以证明我父亲没有和陈国清勾结搞‘柏子山计划’。”
“你父亲怀疑陈国清和杨庆典勾结。”
“这更是我父亲的误判。后来他发现他又错了。”
“为什么?”
“因为陈国清遵守了他们出狱后的纪律,没有供出杨庆典是特务!”
赵丙坤挠挠头插话:“小于,你也给我绕糊涂了。”
单虎哈哈大笑:“这不是包庇杨庆典吗?”
于秋叶不掩饰:“包庇杨庆典另有原因。”
大家好奇,脖子伸着。于秋叶陈述:“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渝都当局对关押的白公馆、渣滓洞政治犯进行大屠杀。晚上10点多,狱中仅剩下19人,紧急关头,白公馆看守班长杨庆典因受狱中进步人士感化,把剩余的革命志士放出,加之渝都中学教师老赵为救他们,壮烈牺牲。我父亲说,‘老杨和老赵都是无名英雄,我们活着的同志要永远记着他们。为了铭记牺牲的“老赵”,保护活着的老杨,我们把老杨改为“老赵”,就说我们都是从渝都中学逃出来的教师。今后作为纪律,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不能改口。”
赵丙坤不解,问:“为什么?”
于秋叶掏出一页黄纸让大家看:“这是我父亲临终时交给我的手抄‘狱中八条’,他要我在适当时候交给上级党组织。”她把‘狱中八条’摊到宋名跟前,继续说:“革命烈士用血的教训,总结‘狱中八条’,告诫后人,有些领导,在不同时期都会犯脱离实际,主观误判或以权谋私、堕落腐化错误。所以,对上级不能过于迷信。我父亲清醒地认识到,刚入渝都的解放军和以后的领导,可能怀疑逃出的19人是潜伏的特务。”
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