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到了其背后的阴谋,想要拒绝,但他最终还是没有自作主张,而是送回了长安,交给杨坚亲自处理。
杨坚接到这道旨意之后,顿时就麻了。
本来,他是想直接封王的,但是考虑到刘邦“外姓不得封王”的祖训,刘协可能宁死都不会同意,所以他其实早就做好了接受随公这一爵位的准备。但是现在刘协真的封他为随公了,
他却反倒犹豫不决,因为封了随公,“魏”可就真的与他无缘了!
杨坚一时拿不定主意,只好将高熲等人请到府中密议。
高熲认为,现阶段无论封什么公,其实都无所谓,关键的是把小皇帝抢回来。只要小皇帝在他们手上,那封什么公,还不都是他们说了算。
杨坚认为高熲言之有理,便接受了小皇帝的册封,并假意撤走了函谷关外的兵马,让小皇帝和王世充放松警惕。
且说孔明得到杨坚被封为随公的消息之后,不禁感叹他到底还是走到了这一步。
不出意外的话,杨坚应该会在接下来的两年内重夺洛阳,并进位随王。之后,他可能会逼小皇帝禅位于他,而袁术看到杨坚的手段之后,估计也会不甘寂寞,登基称帝。
那时候,中原一下子出现两位皇帝,其他诸侯估计也会有样学样,陆续称王、称帝,导致天下大乱。
因此,孔明必须要提前做一些准备,以免到时候被打一个措手不及。
不过,孔明麾下的荀彧、荀攸等世家之人,目前还是忠于大汉的,所以在刘协禅位之前,他还不能做出什么太出格的举动。
思来想去,他似乎也只有一条路可选,那就是四处散播谣言,说“魏当代汉”中的“魏”,指的是魏郡。只要百姓都能接受这一种说法,他就完全没必要担忧杨坚,因为民心所向,即是江山所固!
于是,孔明亲自去请贾诩出山,
替他在暗中筹划整件事情。
贾诩听了孔明的想法后,也是非常感兴趣,立刻便召来了暗部各大首领,进行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