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管事疾跑进来,看见满囤,惊喜地说:“亲家大老爷,好消息!好消息!嘉奖令来了!后天,就会有人来宣读嘉奖令。这是我们老爷给你们的信。”
满囤激动的接过信,看了信一眼,招呼大管事说:“真的吗?太好了!终于等到了好消息。陈管事,害你大老远的又跑了一趟,来进屋吃点饭,休息一会儿吧。你是骑马来的吗?我让人牵进来,喂点草料,满仓,你来,去牵马喂草料。”说着,进屋招呼梳洗吃饭去了。
刚从爹娘屋子出来的满仓,听到好消息惊呆了,又听到大哥的安排,赶紧出门去牵马喂草。屋里没出来的人有的激动的转圈圈,有的激动的拍腿,有的激动的流泪。
“亲家老爷真客气,这些就是我的事情。麻烦亲家二老爷了,我那匹马,不怕生,你放心去。哎呀,浑身的土,我得好好洗洗了,还真饿了,谢谢亲家老爷。”陈管事客套地说着进屋了。
陈管事吃过饭,稍微坐了一会儿,就骑马走了。
老爷子急得问:“满囤,陈知府咋说的?念念!”老婆子、满仓、满粮、满顺......都眼巴巴地看着满囤手里的信。
满囤拿出信,拆开,仔细的看了一遍,脸上布满了笑容,激动的交给大郎。
大郎看家人又急切地看着自己,展开信,发现很短,清了一下嗓子,大声读信:“满囤,玉米嘉奖令已下,大吉。腊月十四,请协同刘家、朱家到凉州,准备十五接诏书,每家来个三四人即可。亲家,贤光书。”
听到确切的消息,老爷子的心一下子放下了,连声说:“好!好,十四,腊月十四,咱就去凉州。对了,满囤,不,满顺,你快去通知刘家和朱家,咱们要一起去接诏呢!”
满顺乐呵呵地说:“好嘞,我去通知!爹,陈亲家的信给我,我给人家看看吧。”满顺说完,伸出手。
大郎看看爷爷,把信给了四叔。
满顺接过信,“媳妇,走,给我找找出门的衣服,我要出门了。”满顺媳妇给爹娘告辞就跟着出去了。
满囤看着激动的爹提醒说:“爹,陈亲家说了,去三四人,你看,咱家谁去?”
老爷子低头想了一下,说:“我老了,不想动了,就不去了。满囤、大郎你们两去吧,嗯,还有人想去的吗?”
“我不去!孩子还小呢。”满仓连着摇头说。
“爷爷,我们学堂放假了,我想去!”四郎说,“我想看看咱家凉州城的房子。”
“爷爷,我也想去看房子!”七郎九郎齐声说。
“行!想去了就去看看,咱家有房子,吃住也方便。满仓,你也去看看,起码要知道咱家的房子在哪里呀。孩子,你放心,家里这么多人呢。我看,满囤,你媳妇也去,我算算,嗯,六个人了,还有侍书、春苗,一共是八个人,再雇一辆马车就够了。好嘞,都去安排自己的事情吧,散了。”老爷子拍板说。
建安八年腊月十三一早,老婆子就早早起来,安排满囤带着三弟弟,里里外外打扫卫生,今天是大孙女舒槿回门的日子。灶房里笑声洋溢,满囤媳妇带着弟妹已经准备今天的认亲宴了。
午时刚过,刘瑞琪就带着舒槿进门了,刘瑞琪的小斯金宝和陪嫁丫鬟立春紧随其后,后面还跟进来了两辆马车,大郎、二郎赶紧出门迎接。
“大哥,二哥,我带舒槿回家了。走,一起进屋,外面冷。”刘瑞琪热情的招呼。
“大姐、大姐夫来了,快进来!爷爷奶奶都在屋里等着你们呢。”二郎热情的说。
“走,舒槿,先进屋去吧。外面冷。”大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