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兵,又与西域大食、月氏等国对峙,虽说胜多败少,但双拳难敌四手,也有兵力捉襟见肘的时候。朝廷一方面整军经武、迁民镇边,在西域设安西、北庭节度使,专司西域诸国事;在朔方、河东、范阳、平卢设四大节度使,牵制突厥;又设河西节度使、陇右节度使、剑南节度使与吐蕃对峙。这河西节度使,麾下临洮、赤水、武威、大斗、墨离、玉门、建康、新泉、宁寇、豆卢十军,常驻河西走廊,战力更是非凡。另一方面,朝廷在兵部设经武司,将江湖人士造册登记,赋予他们监视敌人、充当细作、绑架、暗杀、投毒等特殊的使命。几十年下来,当地的江湖人士与驻军更是配合密切、天衣无缝。
这祁山派的开山祖师本是西魏皇族拓跋氏后人,在皇族内乱中家人尽数被杀,自己逃到这祁连山上,苦心修炼,原本想着武功大成后为家人报仇,可是时间不长,西魏便被北周所灭了。他下山寻找仇家不到,反见沿路多因战乱流离失所之人,心下悲悯,也就赈之一二,见有无辜的孤儿,也收为己养。时间一长,被当地流民奉为救苦救难的菩萨,有养不动的孩子,也送到了他身边。如此,身边很快就有了孤儿二十余人。他带着这二十余个孤儿,回到藏身之地,开始种粮筑舍,不仅丰衣足食,年景好点还能救济乡邻,当地人多受其恩惠,感恩戴德,太平年间,也就多周济山上。眼见收养的孤儿渐渐长大,这拓跋氏便挑选当中资质较好的,倾其所学,尽数相授。时间一长,这二十多人中竟有几人出类拔萃,也成了一等一的高手。
北魏尚武,以武立国。这拓跋氏原也是皇族年轻一辈中的佼佼者,少时博览群书。如若不是遭遇家族不幸,定能成就一番大业。这拓跋氏见门下弟子不乏天资聪颖之辈,便将少时所学,口授做书,日日与弟子切磋见习,时间一长,就创下了祁山派这百年基业。
大唐朝廷设经武司,网罗江湖人士,对抗诸番。祁山派便是河西走廊对抗吐蕃的不二之选。这祁山派倒也识趣,从第四代掌门人程不疑起,便与经武司通力合作,多次在大唐与吐蕃的战争中,协助河西驻军打探机密、刺杀敌寮。多年下来,更是在几百里的祁连山上设了多处瞭望塔,有人想在这祁连山内造次,并且不被祁山派发现却是一件难事!
一下午走来,为首之人尽是带着大伙沿山脚前行,遇到岔道便向西或向北而行。到了傍晚时分,一座同样的石屋出现在了众人眼前,为首那人进屋取出一袋酒囊,提到门口,仰头饮了起来,饮罢,说到:“酒肉都在里面,吃吧,吃完好生休息!”众人走了一下午路,饥渴难耐,争先恐后冲入石屋内去了酒水牛肉出来,吃了起来。
中午喂蒋、齐二人饮酒吃肉那人先自顾自吃了个饱后,拿了一袋酒水几块牛肉向二人走了过来,二人也不计较,狼吞虎咽吃将起来。两人吃罢,向众人望去,只见众人或仰卧、或斜躺,一天的赶路显然是累了。唯有为首那人,在两人三丈以外端坐,背靠大伙儿,头微微抬起,像是在极目远眺。
蒋义啸心想,昨夜相斗,那使剑人和使鞭人练得显然是外家功夫,内力平平,这一天走来,也就七八十里山路,这伙人便累成这样。若是一般的内家高手,提气飞奔,日行二百里也不至于成这样,想必这些人都是外家高手。唯有那为首之人,昨夜双手夹刀,一拉便将自己拉到,内力远在自己之上,如今端坐凝望,看不出一丝疲惫,想必是武林中成名已久的人物,只不过自己见识不足,一招之内,还不能看出他的武功家数。这为首之人带着大家沿山脚而行,始终不上山,一拐一绕的,沿途从不犹豫,似是轻车熟路的样子。每半日路程,便有一间的石屋出现,石屋内储存着足够二三十人食用的牛肉和酒水,况且这牛肉还是新鲜的,对方要么就是算好了时间,前日从这条路上过来,沿途留下了食物,要么就是前面有人沿途指引,留下食物供这伙人食用。蒋义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