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万历明君> 第229章 蜃气楼阁,蛙声管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9章 蜃气楼阁,蛙声管弦(2 / 8)

又是问试探结果的水温如何。

张意砸吧嘴回味一番,扭头翻开手边的书册,露出夹在其中的一页纸。

他将书册往身前一推,示意道:“这是此次殿试,皇帝亲自出的策论。”

殷诰见状,饶有兴趣地伸手接过。

他喃喃念出来声:“廷上君臣,宰持万化,统摄九畴,建用皇极备矣,又用三德为权衡,实皇极以体常以立本,三德以尽变以趋时。”

殷诰抬头看向张意,想要发问请教,却见后者笑而不语,他不愿显拙,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他虽只是监生出身,但大经大义总识得,虽吃力了些,但尚且能看懂个七八分。

皇极出自《尚书·洪范》,是治国九畴之一,这里指的不是信息全知的意思,而是“治国的至高准则”。

当年朱熹将皇极解为“帝王的中正之道”,乃是是君主应秉持公正无私的德行,作为天下的道德标杆与政治核心,以此统摄万民,实现天下秩序的稳定安宁。

但万历二年以来,以皇帝为首的道理学门人,重新释经,将其解读为天下道统之所有,皇帝道极之所在。

说人话就是,皇极,也即治国最高准则的内涵,便从“皇帝应该修养出完美的德行”,演化成了“皇帝应该实践出一个理想的天下”,俨然是在三代之治的复古思潮下,逐渐夺回开创未来的话语权。

而此次殿试一题,其主语的范畴再度发生了变化。

廷上君臣,宰持万化,统摄九畴——赫然是从皇帝,延伸到了以皇帝为核心的领导集团。

至于题中三德,同样是治国九畴之一,乃是达成“皇极”的三种方式方法。

这就是所谓围绕“皇极”为根本,采“三德”而用之,至于具体用哪一德,就要“尽变以趋时”了。

殷诰皱着眉头,继续往下看去。

“三季以还,英辟代有,躬修玄嘿,庶几刑措;政务严切,威强治世;敷政优优,秉钺烈烈。此三德,恰逢其会,各适于治,践于皇极。”

看到这一句,殷诰这个国子监荫生终于吃力无法再读下去。

他咽下一口气,僵硬地抬起头,看向张意,苦笑道:“还请子诚解惑。”

张意对于殷诰的不学无术也不意外,毕竟监生出身嘛。

他稍微捉弄了一下也就罢了,当下也就不再卖弄,循循善诱道:“三德为何?”

殷诰一怔,脱口而出:“正直、刚克、柔克。”

正直指向“常道”,即确立统一的道德与是非标准。

刚克指向“大乱”,需以威权手段迅速稳定局面。

柔克指向“疲敝”,需怀柔薄赋,宽待百姓士大夫。

张意点了点头:“皇帝这是说,三代以来,英明君主辈出。有的清静无为,几乎不用刑罚;有的严苛政务,强硬地治理朝政;也有兼而有之的皇帝,施政宽和的同时,杀戮惨烈。”

“这是三德的不同用法,却都顺应了当时的需求,为建设理想的天下做出了贡献。”

“如今的天下适用于哪一德,则需进士们建言献策,畅所欲言。”

殷诰听到这里,若有所悟。

张意指着这一句,意味深长:“皇帝这次可谨慎了许多,没再直接定下大略,说如今应该用哪一德。”

殷诰闻言,恍然颔首:“好像确实如此。”

皇帝在蛊惑士人上,有着超乎寻常的执念与能力。

前次殿试,皇帝便是借着策论,直接了当地发问,新政为何是“皇极”的实践。

甚至没有讨论是不是的余地,只让论述为什么。

大江南北的士人,尽数被皇帝无形中完成了一次思想奸污。

而这次殿试显然收敛了许多。

所谓三德,无非是达成新政的路应该怎么走,是刚,还是柔,亦或是中庸。

这对应了目前中枢面对民乱反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