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当初贾府将她请来做供奉嬷嬷的时候可真一点儿都看不出。 而且白嬷嬷说的这个消息,令探春凭空又多生出一些信心:连宫中都吃不上的绿叶菜,若是真能在隆冬腊月之际种出来,想必销路与前景应当都会不错。 探春见识过凤姐和宝钗的生意经,眼界已经开阔了不少,她也不再斤斤计较于大观园里各种出产能够剩下的四百两银子了,她想要的,不止是财源滚滚日进斗金,她还想要京中各大府邸的人脉。 若是贾家出事,京中王公贵族们未必会为了一口吃食而搭救贾家,但若是一处从贾家分出去的产业,且是他们离不了戒不掉的,那么这项产业许是也能顺顺当当地存活下去。 这就是探春到王家村来的目的,她就是打着尝试那“温室大棚”的主意来的,另外,她还肩负重任,需要在凤姐与贾琏都不在的时候,视察脂粉作坊的生意,还要抽空指点板儿的学业。 够她忙活一阵的了。 然而,天不遂人愿。探春始终没能琢磨出那“温室大棚”是怎么造出来的。 ★ 探春在来之前,就将这“温室大棚”琢磨了好久。她知道这关键在于“大棚”里壁上贴的材料 这料子需要能透光,让外头阳光能招进来。 同时这料子又需要能挡风隔热,将地气聚拢,而那寒风带来的冷气儿都挡在外头。 于是探春就在刘姥姥家后头,找了一块小小的土地试验。 在那里,王狗儿经纪跑腿雇来了几个巧手的篾匠,能将探春用来试验的各种材料绷在高大毛竹上,毛竹一弯,便能搭成上回天幕上显示的那种拱形穹顶了,只是规模比天幕上的的小很多,人钻进去了得猫着腰的那种。 为了透光考虑,探春选择的材料都是较为轻薄的织料,薄棉布、薄绸,甚至连西洋布她都从荣国府的库房里找来了十几匹,就让篱匠全都绷在毛竹上,将整个一片土地都遮起来。 西洋布与薄棉很快就被淘汰了。 r />将这些材料一遮,棚子里的菜蔬立即见不到光了。 刘姥姥站在探春身边看了半晌,叹了口气说: “这样子看起来不大行……倒是冬月里用来闷韭黄不错。" “闷韭黄?”探春自然吃过那韭黄,知道正月里没有新鲜菜蔬时,这韭黄也是不可多得的餐桌美味。 刘姥姥便给探春比划: “就是韭菜能苗儿……种在屋荫里,用马粪培在土里。粪土能让地气变暖,这韭芽儿就能长。只不过不见天日,长不出绿叶子,就只黄黄的①。" 探春一想:这不就是和天上仙人的做法全然一样,是在屋子里种菜吗?她赶紧都记下来。 然而韭黄只是韭黄,探春想的还是那些绿叶菜——在“百物冻未活”的时节里,餐桌上若是有一盘子鲜绿清新的新菜芽儿,那些大户人家必定愿意尝试的。 所以她下了决心,还是要尝试一回天幕上仙人们用的那种“温室”。 然而棉布和西洋布已经先被淘汰了,如今探春只剩下薄绸这一种,十分昂贵。连帮探春干活的篾匠们都不确定要不要将这么好的材料绷到竹架子上去,都去问侍书。 探春果断点了头,让侍书出去交代。 最终,刘姥姥家后头的那块菜田上,就起了一座以毛竹作为架子,上面绷着名贵薄绸的“菜房子”。薄绸的效果不错,阳光能够透过那密密织就的丝线,照在土地上。日头最盛的时候,这棚子里就像是遮了一层薄薄的云翳似的。 探春亲自走进去,感受了一下。她觉得有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