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还是起身往门外走去。
赵白赶忙跟了出去,一出屋门,就发现一个童颜白发,身体孱弱的老人站在院子里。
“明复啊,哈哈,没想到是你先到了。”胡瑗边走边说道。
“老夫可不是来找你,老夫是想早点看看写出‘五岳可登临’的少年郎,长得什么样。”那位白发老者背手抬头,开口说道。
“哈哈哈,怎么泰山先生可是心中不服?”胡瑗打趣地说道,不过随后还是指了指老者,向赵白介绍道,“这位是泰山先生孙复,曾经在泰山筑室讲学,是为师的好友!”
赵白恍然大悟,原来这位就是“宋初三先生”中的“泰山先生”,也难怪会对自己的那句“五岳可登临”如此“记恨”,不过他还是赶忙躬身施礼,恭声说道:“小子见过孙先生,”随后开口解释道,“这些都是小子口出狂言,先生的《中秋歌》才是吾辈学习的榜样!”
看到赵白如此识趣,孙复也不再生气,哼了一声开口问道:“你会吟老夫的《中秋歌》?”
赵白笑了笑,然后又施了一礼,往前走了两步直接开口道:
“明月一岁中,影圆十二回。
如何今夕里,争赏罗樽垒。
……
冥搜讵有得,燥吻真何以。
请看退翁歌,其的能中矣。”
听到赵白的吟诵,孙复脸上才露出笑容,上下打量了一番,开口说道:“你可愿意拜老夫为师,”似乎又想到了什么,看了一下眼胡瑗,又补充道,“老夫收的是关门弟子。”
“你个孙老匹夫,哪有这么抢徒弟的!”旁边的胡瑗似乎面色不悦地出声道。
“拜师当则能者而拜,你胡瑗哪里比我强了。”孙复出来反驳。
胡瑗看到孙复无耻的样子,白了他一眼,随后似乎又想到了什么,笑着说道:“你可知白儿为何要拜我为师。”
“为何?”
“哈哈哈,前日时,官家将召我前去,说发现一块璞玉,年纪不大,竟有公瑾之才,文韬武略样样精通,还让我收为关门弟子。多加教导,”说着竟从怀中掏出几张宣纸,递给孙复,开口说道,“这份《平戎策》就是我这徒儿所做,”然后又饶有兴趣地说,“怎么样,孙武第四十九代孙?给指教指教。”
听到竟有此事,孙复也是惊讶不已,心想官家能够直接下旨让胡瑗收此子为徒,必然有其惊人之处,于是接过胡瑗手中的宣纸,仔细阅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