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半夜还是有那么点春寒料峭地意思的,因为那些生活在吐蕃高原上的吐蕃人和吐谷浑人都有点受不了了,就更别提其他人了!就在这些细作,死士们都快要受不了的时候,小杨庄的守卫们药效才彻底发作了,因为死士和细作们已经能透过军营里微弱的火光看见,唐军的守夜士兵都是东倒西歪得躺着,离得近的隐隐约约还能听到鼾声。
看到这嘎尔——东碌(禄东赞的亲哥哥,禄东赞本名叫做嘎尔——东赞)一看到这种情况直接就带领着吐蕃的死士及细作一马当先就朝着小杨庄冲了过去,有人带头象雄,吐谷浑,百济,高句丽……等国的死士及细作也都不要命的朝着小杨庄冲杀而去,万幸的是小杨庄里也有侯府的守夜亲兵,当侯府的守夜亲兵看到足足有近万人浩浩荡荡的杀了过来,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鸣锣示警而不是逃命,也不是他们不怕死,而是古人的一句话总结的相当到位那就是——欲戴其冠必承其重,他们享受了侯府给他们好待遇的同时,他们的一家的身家性命就和徐耀祖牢牢的绑定在了一起,所以一看到这种情况守夜亲兵队长徐二宝直接就不要命的敲起了铜锣。
唐朝的后半夜可不像后世的城市那样,唐朝的长安城后半夜除了打更的更夫就是巡夜的守卫了,不敢说落针可闻,起码敢保证一声锣响能做到声闻里许,长安城尚且如此就更别提小杨庄了,所以庄户们一听到密集的锣响一个激灵就翻身而起,待听到庄外的死士冲锋的声音,庄户们就知道这一次这些人是冲着徐耀祖而来的。
按说他们如果不出来掺和这事,弄不好他们还能活命毕竟这次几国联合起来出动了将近一万的死士和细作,但是华夏自古就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自从徐耀祖进驻小杨庄后,他们的生活水准是直线上升,换作以前谁能想到自己的孩子能进学堂读书?后世徐耀祖一家也是农民,所以对待他们极其的友好,不但是免了他们的地租,而且还给他们找活路,所以庄户们一听到庄里那求救的锣声后安置好孩子后就拿着趁手的武器冲了出去。
什么是赳赳老秦共赴国难,看看这些庄户们就知道了,原本他们只要躲在家里不出来,最起码就有一大半的机会能活下去,但为了徐耀祖他们居然不惧生死,手执顶门杠,草叉,粪叉,镢头,锄头,擀面杖等生活器具就敢朝着哪些死士冲去,路上小杨庄村正说道:李家那狗娃子,你不是在军队里当过仁勇校尉么,现在这样子你看我们该怎么冲锋才能解救侯爷?
村正口中的李家狗娃子正名叫做李正材,这个名字还是他们的将军看他立了功给他起的名字。闻听村正让他指挥村民冲锋,李正材清了清嗓子郑重的说道:首先先找个腿脚快的从河里游过对岸,然后跑到长安求救,因为敌人都冲到村口了都没有看到和陛下留下来的军队交锋,显然是军队里的将军被拿下了,所以现在我们就要看谁的动作快了,要是咱们的援兵到的足够快,这些个土鸡瓦狗绝对不是我大唐军队的对手。
闻言村正说道:马蹄儿呢?马蹄儿?马蹄儿是村里跑的最快的一个熊孩子,跑得快耐力好!除了学习不好体力猛的真的和牲口差不多,由于他能和马匹跑的差不多,所以村里人没有人叫他大名反而都叫他外号马蹄儿,马蹄儿听到村正叫自己也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于是赶紧走上前便问道:如果长安守卫不相信我怎么办?
那个村正也不啰嗦直接拿出一块羊脂玉佩说道:某乃太上皇时这个村子的管事,你们后来逃难来的人见过的那个福伯是当今陛下的人,你拿着皇庄管事的玉佩去求救,再加上又涉及蓝田县候,我估计怎么滴也会支援一二,对了过了河后先把杨疙瘩村的秸秆堆给点了,只要火光够大不等你到长安估计长安也早就警觉起来了,而我们杨疙瘩村和咱小杨庄对河在长安方向看来正好是一个方向,所以等你到的时候你求救就只会更加容易,安排完后村正再次对李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