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谷建了一座庙堂,亀山天皇赐名为“本愿寺”(后世讲到的本愿寺,一般就是指西本愿寺)。院中藏有亲鸾圣人的骨灰及其画像。因为大量武士阶层的流失,天皇的绝后。让原本发生在一百年后的战国提早到来了。公家各自依靠大名想要坐上天皇的位置。而足利义持因为手下大名被分化造成实力的骤降。当然目前足利义持的实力如果一对一,整个倭国没有对手。但是你没办法阻止对手联手行动啊。而且大名为了要上洛而购买大明兵器武装自己。武士越来越少。现在的战斗变成一个武士领导几百个农民对砍。弓箭手大量的流失。而大明最早一批的火铳被大量的卖到了倭国。让倭国第一批铁炮手出现了。而倭国的战争模式就是围绕着铁炮手而展开的。骑兵就实在不堪入目了。后世葡萄牙人的描述非常的准确,就是一群猴子骑着驴的场面。不过大量被淘汰下来的大明铠甲兵器流入倭国以后造成了倭刀的消亡。因为这玩意儿了它没法儿破甲。倭刀之锋利无出其右,但是这玩意儿对上大明淘汰的札甲竟然没法儿了破甲。连铁臂手都不能破。而且如果力气用的太大,大概率会折断。当然武士雇佣兵的倭刀在新疆对付原住民那是跟玩儿一样的。毕竟原住民的甲实在感人肺腑。 倭国人矮小,只能把买到手的大明札甲改小改短。基本上两件札甲改成三件没啥问题。铁臂手也被拆开,日本人体力不行一般都是只装备一只手。另外一只手不装铁臂。用臂甲反倒是更加灵活。常常看到两个武士身穿大明札甲,一只手装备铁臂手。然后挥着倭刀对砍知道其中一人的倭刀断裂为止。大部分时候谁的倭刀断了就认输了。后来武士们发现他们的武士刀对上那些装备了札甲的长枪兵有概率会断刀。碰上刀盾兵就没辙了。介于基本战术大家都是以铁炮手为主要火力输出,然后在铁炮手的层层推进下以刀盾手和长枪手的互砍来消耗对方的有生力量。看谁先绷不住。也有大名雇佣到了大明的退役战兵作为教习。当然他们都是从四海招募的。后来变成了你的教习和我的教习是一个卫出来的。大家场上走走过场。然后两个教习出来谈一把,谈的好就大家散。谈不好就打一场,基本上很少死人。但是没用大明教习的碰到有大明教习的会死的很惨。完全无法抗衡。一个是乱刀流一个是战术流,一碰就溃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