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在宫女的伺候下,正在穿着衣服,皇宫内光明大作,落锁的宫门大开,数十名官员跟着一个黄门身后,匆匆忙忙往太极宫奔行。
李世民来到太极宫的时候,官员已经等候多时。李世民坐在御座上扫视了一遍众臣,好家伙,三品以上的朝廷大员全来了,比朝会的时候还要完整。
李世民轻咳了两声道:“诸位爱卿,今日不上朝,你们不在家好好睡一觉,这么齐整的进宫,何为?”
长孙无忌率先开腔:“陛下,朝廷在东西两市出售平价粮,是不是陛下的旨意?”
李世民微微颔首,殿内的臣子不约而同地蹙起了眉头,能够来到这里的,无一不是朝中重臣,这么重要的事情,他们事先竟然没有得到任何风声。
裴寂出班问道:“敢问陛下,朝廷所卖是不是义仓所备凶年的粮食?”
“是义仓的粮食不假,但是军粮,不是百姓的口粮。”李世民淡然道。
裴寂旋即拱手道:“陛下糊涂呀,如今突厥战事还未结束,贸然动用军粮,消息一旦传到前线,容易军心不稳呀!”
被人当面说糊涂,李世民的脸色黑的像锅底,他不满道:“裴尚书,如今旧铜钱一贬再贬,百姓苦不堪言,朕下旨卖平价粮,救百姓于水火,还救出错了?”
这时一位神情孤傲,身形消瘦的中年官员出班说道:“陛下,旧铜钱一贬再贬,全因朝廷提高新铜钱铜含量的缘故,与粮价无关,只要陛下停止铸制新铜钱,再向百姓下罪己诏,铜价自然能够平息。”
“臣等复议!”又有几个官员抱着勿板出班。
罪己诏?李世民的脸顿时变得铁青无比,目光扫过出班的臣子,率先出班的是御史大夫崔干,来自清河崔氏,而跟着复议的那几人皆是世家之人。
这些人在朝廷中担任要职,一旦朝廷发布不利于世家的政令,他们就会率先跳出来反对。
李世民对他们恨之入骨,但世家势力盘根错节,朝廷七成的官员出自他们门下,李世民想要对付他们,也是无能为力。
长孙无忌此时出班怒斥道:“放肆,你们这是逼宫吗?多大点事情就要下罪己诏?”
长孙无忌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首位,又是李世民的小舅子,自然要出班维护皇帝的尊严。
崔干冷笑道:“贞观三年,蝗虫铺天盖地倾泻而下,关中二十七个州颗粒无收,朝廷无粮可救百姓,就是因为颉利兵临渭水之时,朝廷将义仓的粮食全部给了颉利,这才导致百姓易子相食的场面。”
“如今,朝廷贸然提高新铜钱的铜含量,旧铜钱一贬再贬,百姓惶恐,还要动用以备荒年的义仓,义仓的粮食没了,百姓该怎么度过荒年?贞观三年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陛下一错再错,难道不应该就此收手?向天下承认自己的错误?”
“一派胡言!”房玄龄怒气勃发:“朝廷铸制新铜钱,乃是仁政,只是一些奸商暗中操控,制作恐慌,陛下下旨卖平价粮,正是为了对付那些奸商,拯救百姓,何来错误之说。”
房玄龄心中也觉得皇帝这么做,有些不妥,但是世家官员这般逼迫皇帝,他只能先站出来为李世民说话。
太极殿内顿时闹腾起来,以长孙无忌为首的秦王旧臣与以崔干为首的世家官员吵闹起来。
坐在皇椅上的李世民,面色已经恢复平静,但是快速起伏的胸膛,暴露了他心里是何等的愤怒。
崔干的话又勾起了他不堪回首的记忆,贞观三年,蝗灾四起,禾苗、树木、野草都难逃蝗虫之口,整个关中平原赤地千里。
民间有谣言说,这是上天对李世民杀兄灭弟的惩罚,只有还政太上皇才能消除蝗灾。李世民百口难辩,而世家借着蝗灾逼迫甚重。
李世民悲愤之下生吞蝗虫下罪己诏曰:“若朕有罪就让蝗虫吞食朕的心肝,惩罚一人足矣,莫食我百姓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