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宝山做了六个年级的卷子,即使他速度不慢,做完批改完,也已经到了最后一节课了。
而这时候,同学们上了一天的课程,心思早就飞到别的地方去了,这会儿,甲班的同学正边做卷子边打瞌睡。
突然来了个新同学,一下子,大家都不困了。
今天中午吃饭的时候,好些人都看到了,郝校长带着这名同学吃饭,可把大家好奇死了。
赵宝山十岁,比真正六年级的学生小两岁,而拥军坊的学生们,一个个壮得跟头小牛一样,赵宝山简单地自我介绍以后,就被安排到了前排就坐。
陈景舟再没想过赵宝山是这样的风流人物,他那双眼睛,若是个女子…又当是怎样的妩媚…
他很自然地打招呼:“我是陈景舟,就住在你家隔壁,本来应该前些天就见到了,不过年节那几日我还在忙着社会实践便错过了。”
陈景舟听他祖母说起过隔壁赵家,他自然听过吴国的赵家,他的父亲对于赵坤此人颇有赞誉…
但自他懂事起,越国就自立了,很难理解,南越还作为吴国一部分时,父辈们对于赵将军的那种感情,那时候,他们是一个国家的人,但是对于陈景舟来说,赵家便是别个国家过来的人,这样的人家,凭啥一来就能住在百宝南巷?
那天他是回了家之后,才知道赵家老太太带了个和他年纪相仿的小郎君上门拜访,他祖母甚至没有提前告诉他,只是在吃晚饭的时候提了一嘴子,说隔壁赵家老太太说他们从云天坐船南下的主意,是她孙子宝山出的,当时陈景舟的祖母是怎么说的?
她说:“一个十岁的孩子能想出这样的主意?不过是为了给她孙子造势罢了,当时我说让她带着她孙儿上门来见见,不过客气一下罢了,景舟,赵家为外来,家中又没立起来的人,不必特地交好,只要面上过得去就行了。”
陈景当时也这么觉得,他只需要知道有拜访这事儿,像今天这样不期而遇之时表达自己的遗憾就行尽礼数就行了。
但他没想到,这位赵小郎君一入学就直接上六年级还跟他同班,他可是听祖母说过,赵家一家才来云天没多久,这赵小郎君以前没接触过越国新学。
陈景舟马上意识到了赵宝山不简单,或许他祖母给他造势是真,但是他本身确有几分本事也是真,因此陈景舟改变策略想与之结交,他本身就是长袖善舞之人…
赵宝山听陈景舟说他便是那日没归家的陈家小郎君。
若是旁个小郎君,兴冲冲地去别府玩,别家的小郎君却不在,难免要生闷气…
陈老太太若是真心想让他们做朋友,必然提前留了人在家中相见,他们虽然是邻居,互相串门也要提前几天约好的,因此陈景舟说的不过是客气话罢了。
对此赵宝山只是礼貌笑笑。
班里知道他是赵坤孙子的不止陈景舟一个,毕竟越王不会放弃宣扬的机会,大家伙儿都知道,吴国一整个县的百姓过来越国的事儿,而同学们作为拥军坊的军属,他们还知道赵家如今就住在他们坊里头。
他们家里的大人们多数觉得,赵家主导这件事情的是赵老太太,少年们看待问题的角度和大人还是有差别的,他们才不关心这个,他们只觉得很骄傲,觉得赵家挺有眼光的,一整个县的百姓投奔过来,不就是说明他们越国很厉害吗?
因此,赵宝山自然也被归入了有眼光的人里头,大家对他很友善,趁着黄夫子出去,同学们便叽叽喳喳问他好些问题,从云天到冶城要坐多久的船,云天有什么特别的吃食?
时间过得很快,楼下传来了清脆的敲铃的声音。
赵宝山收拾好自己的东西,站起来,刚要走,陈景舟道:“咱们一起回去吧?”
赵宝山笑着摇摇头道:“不了,你先走吧,我要去善通坊接我妹妹。”
说着头也不回地走了。
赵宝山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