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值,万历帝也偷偷占了便宜。
一想起自己的卓越投资眼光万历帝就得意,他的投资之道说穿了就是相信李易,跟着李易的发展步调投资,李易还真没让他失望过。
“诶,自己真不应该做这个没滋没味的皇帝。人活一世草木一秋,也应该过几天舒心的日子了。”万历帝不由得抚膝长叹。
可是舒心日子哪那么容易。他想传位给谁,是自己的家事。这样家事都做不了主,还有哪样是自己真正能说了算的?表面上哪怕是县令都是自己任命的,可实际上自己认得那个县令吗?还不是人家安排好了,就借他的手确定一下?
不是说皇帝权倾四海吗?这不是扯淡嘛,自己可没有这样感觉。
现在形势更微妙,制衡自己的不仅有大臣,还多了一个李易。
对了,万历帝心血来潮,忽然觉得自己应该偷偷问问李易,让李易给出个主意。李易聪明绝顶,说不定就给自己指出一条明路。
看来李易这个人也不错。自从他出现,自己内忧外患,好像都一一迎刃而解。身体也一天比一天好了。人活七十古来稀,自己好好保养,说不定能成百岁老人呢。
过去上朝就是吵架,现在上朝烦心事很少,君臣讲讲投资啊,讲讲轶事啊,一团和睦。能有这样局面都靠李易,李易是自己的贵人啊。
就在万历帝诸事顺遂的时候,忽然嘉峪关传来警报:叶尔羌国三十万大军来袭!
朝廷大臣们当时许多人就怒了:“李易怎么管的北方?怎么让叶尔羌国来袭击大明了?太不负责了!”
“什么?叶尔羌国是西域的,不归李易管?谁说的?西北也是北,让你李易管理海外,当然包括叶尔羌国嘛。”
“
啊?叶尔羌国主力继续东进,打开荒团去了?这个好,这个好,这是找死去了。开荒团是老虎屁股摸不得。把开荒团惹急了,回头就会把这三十万大军也收拾了。”
“对头,开荒团就应该勇于任事,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
闹了一阵许多人才发现,好像国防大权并没交给李易,怪不得李易不尽心。
立刻就有脑残地向万历帝建议:不如授予李易国防重任,以后大家都落个轻松。反正开荒团能打,让他们打去呗。
这个建议差点儿让万历帝发飙:这都是什么大臣啊,都吃里扒外的主!把国防权也拱手相让,他这个皇帝不就彻底靠边站了?
吵了一阵,大家总算言归正传,研究怎么应付当前危机。
大明有三大雄关: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
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正位于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被称为河西咽喉。
还真别说,这一次大明裁军,嘉峪关两千守军不但没裁,还增加了一千五百人。
这倒不是大明未卜先知什么的,实在是放弃防御漠南后,需要防备的方向减少,西部的叶尔羌国就成了防御重点。
叶尔羌国原来也和西域其他国家一样,是向大明朝贡的国家。不过不要误解成这些国家服服帖帖,一心敬服。其实恰恰相反,这些国家都是把大明当做好大喜功的二傻子看的。反正最不值钱的东西到大明都能换回好东西,只需要口头奉承一下有什么关系?这些国家奉行的都是实用主义,才不管口头上那些东西。
现在大明终于醒悟了。
看看甩给李易的宗属国朝鲜,也曾去向李易表忠心。按大明原来的规矩就应该给朝鲜许多好处,表扬这种积极靠近组织的精神。可
是李易不要朝鲜进贡的那几棵老山参,而是要朝鲜一道之地。这胃口太大了。
虽然朝鲜最终保住了庆尚道,但是北方两道彻底丢了,国内反对声浪一浪高过一浪,皇权眼看不保。
不仅如此,开荒团大军虎视眈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