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族人,想起千千万万的汉人,满是无力感,轻声道:“不敢。”
李易突然厉声道:“我的地盘我做主,我不要名义上的属国,更不要名义上的属省!”
黄台吉想了起来:朝鲜曾经主动去找李易,要求做属国被拒绝了。然后李易立刻派兵攻打。
自己做什么属省的意图,李易根本不会答应。
黄台吉道:“不,我族从今以后,只想做顺民。”一句话说完,黄台吉只觉得悲从中来,什么雄心壮志,什么志在天下,一切都成了泡影。他伏在地上,忽然痛哭失声,道:“我女真一族只想做顺民,世世代代,永做顺民!”
黄台吉说的话并没有请示努尔哈赤,也没有和其他兄弟商量,不过是一时心血来潮。
可是说是黄台吉冲动,却不尽然。
黄台吉个性坚韧不拔,等闲不会动摇心念。但这追赶李易的一路上,颠沛辛苦之余,他也想了许多。
路过漠南草原的时候他就想:林丹汗一代枭雄,多年来打得大明丢盔卸甲,前几年还攻破北宁重镇大事掳掠,为什么就甘于没落,悄然离开,去了日本呢?
蒙古是游牧民族,并没有什么地域观念。和中原那种故土难离是不同的。成吉思汗的子孙散落世界各地开枝散叶就是明证。说穿了:大明百姓常说哪好不如家好,可是蒙古人没这个想法,他们不爱家乡。
草原给了他们什么?暴风、雨雪、苦寒、贫瘠……让他们留恋的东西太少。
李易曾唱过一首鸿雁,一.夜间传唱开来:
鸿雁天空上
对对排成行
江水长
秋草黄
草原上琴声忧伤……
鸿雁无疑是草原儿女的写照,就算知道北方是家乡,一样要义无反顾的南
飞。没办法,北地太苦了。
黄台吉对蒙古人这种感觉感同身受。
建州女真从黑龙江长途跋涉,来到辽东。他们也不喜欢自己的家乡,再艰苦也不愿意回去。
林丹汗看得明白:他打不过李易,也不愿意雌伏,所以借着有个好妹妹和李易拉上姻亲,利用李易重感情的弱点,帮助他们远赴海外了。
黄台吉知道林丹汗肯定会成功,因为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有一个好妹妹。李易对海外岛国,好像兴趣不大。这就留给了蒙古人回旋余地。
女真人能海外建国吗?很显然不能。
女真人没有水师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女真人人口太少了。
林丹汗可以带走二十万铁骑,女真人现在两万铁骑也凑不出。
女真人能相信李易的话,在朝鲜北方两道之地立国吗?当然不能相信!
李易对异族的阴狠出乎想象,他的那些爪牙也不知道为什么对异族那么痛恨,根本就不用李易发话,说不定哪天就随随便便出兵灭了他们,原因未必是对他们有多大仇恨,也许就是矿山缺了劳力。
黄台吉觉得这样下去,很可能有朝一日,他和皇阿玛会落得一起去抚顺背煤的下场渡过余生。
当他到了李易的向阳义学的时候,他彻底心灰意冷了。
向阳义学有一千多学生,还有许多人踊跃报名。据说向阳义学已经送到开荒团地盘五千学生。
黄台吉有些头皮发麻。
向阳义学教出的是能识字会数算的人才,居然论千的输出!他的族人能找出一千个认字的人吗?
这样昌盛的地方还不是李易的大本营,他的真正大本营在上海。据说上海黄浦军校每年毕业的军官也过千,上海干部学院一样如此。
李易的底蕴有多大?每年读书识字,甚至能用兵打仗的军官都培养出几千,再招些普通
士兵凑成大军还不容易?
李易现在军队就逼近百万大关了,以后会有多少?
黄台吉觉得大明周边国家一个也剩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