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开荒团> 第4章 乡音未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章 乡音未改(2 / 3)

阳大院本身就有上千的学生,食宿方便。

好在王家是顶级大商人,一千人马安顿下来也难不住他们。

第二天,各路人马分道扬镳,只有金州知府赵信诚惶诚恐的随着李易的队伍。

这可就苦了这位老知府。李易的队伍是马队,他哪里会骑马,轿夫们一路小跑,两条腿还是没有四条腿快。

李易没有等赵信。这倒不是李易目中无人,实在是知府存在感太弱。他的地盘有无数个这个级别的市长,除了个别的他有印象,其他的也就是下委任状的时候,约略有个名字的印象。所以他走了一程,就忘了后面跑着个金州知府,只是近乡情怯,一心想早些到家了。

晚霞满天的时候,大军到了新襄县。

新襄城外,也有许多迎接的人。可这些人没有界迎,不是县令是个强项令,敢见上官不低头,实在是新襄县令空缺,只一个八品县丞主持大局。他小鱼小虾,根本上不得前,能在新襄接驾也就不错了。

新襄李家也是大户,李易没发迹的时候,互相很少往来。李易一遭化龙,真是富在深山有远亲,三叔四大爷,七姑八大姨,亲戚说不出的多。

这些人的确得了实惠,李笠负责的向阳义学,优先收了他们的子弟,如今差的也做了辽东等地的教师,这些教师的实际地位等同于村长或者乡长。有出息的,那就是县长一级了。

很有几个能干的,甚至被检拔到南三省,做了市长的,由不得这些人不得意。就算在天涯海角又怎样,市长就是市长,那是比七品知县大得多的五品高官。

所以这些人的父母,面对新襄父母县丞

袁天成的时候,就很有底气。也没细想他们孩子的官大明认账不认账,就是有莫名的优越感。很有些颐指气使的意思。

袁天成的打算当然是界迎,这是一种尊重,更是一种态度。何况来的不只是李易,还有他的上级金州知府呢。

可是李易这些长辈不愿意,他们觉得自己好歹也是李易的长辈,能离开家,到县城门外站半天已经是不顾长辈身份,给了李易面子了。怎么可能再走几十里去界迎?

袁天成有些怒气:谁给你们的底气敢这样对待李易?那是真龙天子一般的人,你们太放肆了!真特么是乡巴佬见识短,无知者无畏啊。

可是他还真拗不过这些人,这些人是能接近李易,给他上眼药的人。也只好依了他们,在新襄城外迎接。

当天边升腾起一片尘埃的时候,他们知道李易来了。

先到的是斥候,一骑骑快马只在城门前晃了晃,就绕城查探周边情况去了。

接着到的是先头警卫,这些人荷枪实弹,轰隆隆一队队战马奔驰过来的时候,那气势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这些人可不管城门口乱糟糟的是什么人,喝令这些人规规矩矩排在道边,然后一队队进城去沿路警戒了。

城门口这些人有些战战兢兢了。官威已经很可怕,军威就更可怕。看着沿路散开的骑兵,一个个提着雪亮的马刀,许多人都担心会不会自己因为没听话被砍了脑袋呢?

虽然明知道这不过是仪仗,不会把他们咋样,可他们还是禁不住发自内心的恐惧。

终于李易的本队到了,见城门口许多人肃立,李易早早就跃下战马,大步走来。

这的官是父母官,这的民不是宗亲也是乡亲,他可以不在意金州知府,但是不能不尊重这些人。

早有随着的金州府官员上前,介绍了袁天成。

袁天成以见上官的礼节大礼参拜,李易还有一个大明少师名头,官衔高得他这个知县只能仰望。

入乡随俗,李易当然也知道大明官场规矩。等袁天成拜毕,才虚扶袁天成说了声“免礼”。

其实李易当年在京师最恨的就是你拜完了,那边才说免礼。可浸润官场时间久了,也就习以为常,不觉得多么虚伪可笑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