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开荒团> 三五章 上海圈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三五章 上海圈子(2 / 3)

准备金是百分之二十八,比后世动不动就逼近百分之十八高得多。可惜政府守不住这条底线,随手印刷白纸都能顶钱用,自然最终走向滥发的结果。最终导致纸币彻底失去信誉。

虽然国家是发行纸币最大受益者,可是通货膨胀的恶果,还是要由国家来买单。担心滥发影响经济,才是李易不愿意过早推出纸币的真正原因。

自己的地盘连立法都没做到,再滥发货币,万一乱起来就一发不可收。执政基础都会失去。

移民确实让许多人拿出了沉淀的银子,变成了土地资产。可是李易完成了原始积累后,就不愿意再批量制造大地主。这样的超级地主不可控因素太多,将来势必影响各项政策推行。

所以李易开始釜底抽薪,放开了辽东钢铁业和其他工业。李易虽然没对任何人说他的真实意图,可像李汝华这样的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些政策目的是要挖大地主的墙角,把农民从土地上撬走,让土地贬值,达到架空这些大地主的目的。

这明显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尽走狗烹。可是李易也没别的好办法制衡这些超级大地主,只能慢慢降低土地的价值。

但是他又怕缺少劳动力土地荒芜,就又想出刺激草原的养殖业,提供更多牛马给辽东,代替人力。

李易绞尽脑汁想出的组合拳,却重新造就了新的工业富翁,这些人比地主更富。他们赚的钱投入再生产还好,万一沉淀下来,就是新的麻烦。怎样让这些富翁把钱消费出去,又成了新的课题。

后世采用的办法是刺激这些富翁购买房地产,李易

当然想不出更高明的办法,所以他就下决心打造上海这个大都市,造成一种氛围,那就是上海没房枉为富翁。

青龙湖就是地标建筑,用青龙湖的高房价,抬高整个上海的房价,房价不停上涨,就会逼迫那些富翁购房增值,吸纳那些新富豪把手里的钱变成房地产。

后世总有一些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喜欢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反对富豪的奢侈享受。肆意抨击国家高消费导向,觉得这些富翁应该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勤俭持家。却不知道这些言论给国家造成多大麻烦。

扩大再生产不是没边际的。生意达到一定规模,就进入瓶颈期,不可能持续投资。这个时候富豪如果勤俭持家不消费,民进国退,国家就会举步维艰,最终国家就会被资本绑架。

更可怕的是这些富豪如果转移资产,进行境外投资,甚至摇身一变改换国籍,那更是打兔子喂狗,便宜了其他国家。

天天喊让这些富豪俭朴,他真俭朴了,国家资金不能回笼,难道逼迫国家滥发货币刺激经济?那时普通百姓还赚谁的钱?

后世李易也是吃瓜群众,完全不懂经济。搞不明白国家为什么要刺激高消费。这一世轮到他当家做主,才知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豪车豪宅这些东西都是高附加值高税收,而且后续使用保养还是巨额费用,这才是收回富豪资金的理想办法。至于灌输道德标准,希望人家捐资助学什么的,甚至最好是裸捐,完全是一厢情愿。

治国哪是有个宏伟志向,再有一腔热血就可以?许多时候不得不狠下心肠,做一个出尔反尔的恶人。

国家大了,总要有不同阶层。出台一个政策,总要有受益者和利益被损害者。希望出来一个政策全民普惠的政策,那就是美好的理想。

李易就由

扶植大地主阶级,转到扶植工业。海外贸易一旦展开,恐怕又会把力量转到扶植商业。世易时移,变才是王道。

————————————

来自上海的人自然形成一个小圈子,李胜勇身份超然,还好热闹,就成了这个圈子的头。

虽然论官职,李汝华和沈足道都和李胜勇平级,可没办法,谁让司令是人家大师兄呢?在大师兄旁边,李胜勇上蹿下跳如鱼得水,李易的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