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灾民,就是灾民。
不过雷索当然知道市场是可培育的,这些灾民早晚会形成购买力,那时西方廉价商品,就可以向这些地区倾销。实际上,西方这几年虽然不能进入大明市场,可是依靠走私,钟表、玻璃等廉价商品,也在华夏获得了巨利。
只要开荒团放开市场,那大明的市场也等于对他们不设防了。
李易好像对开放市场懵然不懂,只是强调道:“总督阁下,四千贵国战俘,吃穿用度可不是小数字。您如果没有补偿,我宁可送他们去工地干活,挽回一些损失。”
雷索道:“我们对马六甲海峡以东,对开荒团的既得领土予以承认。这可是开荒团走向世界,获得世界认同的大好机会。”
雷索觉得马六甲以东,已经是开荒团实际控制区,无论是安南或者台湾,葡萄牙承认不承认开荒团的所有权,都已经形成了事实占领,葡萄牙都无能为力。所以用这个虚无缥缈的承认换取战俘,他就是赌运气看李易懂不懂。
李易摇头道:“很高兴开荒团能得到贵国承认。不过这既得领土很模糊。什么算既得?南洋有许多岛屿,虽然我们没驻兵,也不能假手于人。这既得两字必须去掉。”
雷索想了一下,整个东亚除了朝鲜和日本,就是荷兰和西班牙控制的地区。朝鲜和日本这一次伤透了雷索的心,太自私自利。以后再有所求,一定不予理睬。至于西班牙和荷兰,自己操心他们干什么。于是点头道:“既然李司令提议,那就这样。”
双方又经过细致协商,最终缔结三条和约:
一开荒团与葡萄牙友好通商,开荒团开放费福、上海、大连、营口等港口。葡萄牙开放印度洋沿岸港口。
二开荒团归还历次作战葡萄牙战俘。
三葡萄牙承认马六甲海峡以东开荒团
占领区为开荒团属地。
对这个条约雷索很满意。
葡萄牙没付出什么代价,就可以迎回战俘。最关键的是得到了开荒团的重要港口做通商口岸。至于葡萄牙也开放了印度洋地区港口,开荒团除了瓷器、丝绸,有什么产品可以卖到西方吗?
一个空口承诺开荒团属地更是笑话。这个年头实力为王,这样条款有意义吗?雷索从心里满意这个条约。
这个条约被称为《中葡黄海条约》。雷索不知道,这个条约后来被葡萄牙人誉为第一份卖国条约。再后来被欧洲史学家列为出卖欧洲利益的条约。
雷索哪里知道:开荒团上海纺织厂早已经磨刀霍霍,正准备用后世洋人动摇华夏国本的廉价纺织品冲入欧洲市场。
台湾的棉花,廉价劳动力,改革后的纺纱织布机,这一切让上海纺织有了傲视世界的基础。只是开荒团千万移民工程,暂时消化了它的生产能力。一旦没有这个束缚,这就是一头出枷的猛虎。
雷索还是对得起西班牙和荷兰这两个难兄难弟的。他把自己和开荒团签订的和约告诉了这两家。
这两家没有被开荒团俘虏的士兵,但是对能获得和开荒团对等开放港口,也表示满意。西班牙和荷兰控制的香料,能在华夏卖出天价。所以这两个国家也爽快的和李易签订了对等开放条约,只是限于亚洲地区。
李易现在的能力还不能直接把货销往欧洲,对和约的开放口岸也不挑剔。对这几个国家心里打的如意算盘他一清二楚,不过那么点儿香料钟表等奢侈品,能和天量的日用纺织品比吗?
开荒团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的条约居然能做到皆大欢喜,也是不容易。
日本和朝鲜知道洋大人私下已经和开荒团缔结和约,差点晕过去。他们全靠洋大人撑腰,才能每天和开荒团分庭抗礼。现在洋人
要撤,怎么办?
他们急着找李易谈个框架出来,可是工作人员告诉这两个国家的代表:李司令有急事,已经离开山东了。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