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开荒团> 六九章 秋后蚂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六九章 秋后蚂蚱(2 / 3)

李易师弟,可就不一定都不说什么。现在这些人兵权在握,随便哪个发飚,哪个人都得估量一下自己的小身板,能不能扛得住。

有了这个底气,行空方丈就在烈士陵园旁起了一个下院。不用李易开口,京师想攀李易大腿找不到门路的,就主动情帮显通寺办妥了所有手续。

显通寺来京师,就动了京师众多寺庙的奶酪。可是显通寺和少林寺都是养僧兵的,和尚如果又能念经又能打,别人就不好玩了。京师的寺庙联合会踌躇再三,最终没敢弄出什么幺蛾子。

可再后来,显通寺出资,把陵园修得庄严肃穆,在入口处立了一块汉白玉石碑,上面是李易的一句话:惟有牺牲多壮志!

这几个字纵横恣肆,酣畅淋漓,可太刺眼了。因为大家都知道李易说这句话的时候,还有下文,虽然没刻出来。那下一句就是“敢教日月换新天”。这下文可大逆不道了。

当年朱元璋起事的时候,就是加入的日月教,也有人叫它明教,明朝的起源也来源于此。

你这公然要日月换新天,这不是要反了吗?明朝是喜欢搞文字狱的,惯于抠字眼,这句话不用抠,就罪状昭彰。

如果换了别人,就这一句话,已经是灭九族的罪。可是,万事就有个可是。

可是灭李易的九族,大明无论是谁,也就只能想一想,还得偷偷的躲被窝里想一想。当年朝廷杀了人家李易一个师弟李胜兵,结果就弄出血洗京师那么大阵仗。咱大明君臣,又不是属猪的记吃不记打,可不会再干那样傻乎乎的事。

现在今非昔比,开荒团如日中天,兵威赫

赫,这个时候不要说动手,动口也不可以。口号是随便喊的吗?

既然陵园没写出下一句,那就是给大明留了面子。给脸不要脸会被打脸的,还是集体失语吧。所以烈士陵园这大逆不道的碑文,就这样被大明君臣集体无视了。

大明的御史是最爱发言的,可是开荒团曾经用血的教训告诉这些御史,惹恼了貌似人畜无害的笑面虎李易,绝不是骗个廷杖,挨几棍子,最后光宗耀祖了事的。

当年李易血洗京师后,万历帝就血洗了许多乱出主意的人,包括追杀原礼部尚书薛通不然薛通也不会被逼得到荒僻古庙出家,薛湄儿也不会下嫁村夫。

当时的滚滚人头,让许多人长了教训:别的事可以掺和,哪怕是皇家私事,危险系数都不大,最多也就是挨几棍子了事。

开荒团的事不要掺和,那是要掉脑袋的,而且很可能掉的是一个家族的脑袋。

花花轿子众人抬,烈士陵园的这块石碑,没人和万历帝提起其中蕴含的反动性。直到某一天,万历帝从一篇报纸上的游记里,知道了这句话。

万历帝思索良久,还是选择轻轻的放下了这件事。

开荒团已经做大,他的皇权早就不稳了。他不能怪群臣对他有欺瞒的心思。

当年李易800人屠戮京师,就已经让他明白:大明和开荒团的武力差距,绝不是用数量就可以弥补的。到了今天,李易坐拥百万大军,数量上也超过了大明,难怪朝廷里大臣集体失声。

不过万历帝已经看明白了,大明千疮百孔,一堆破烂。报纸上已经把上海夸成一片锦绣,把辽东夸成世外桃源,不论是不是夸大其词,估计肯定是比大明好。这一对比,万历帝反倒安心了。

万历帝记得自己老师张居正讲过一个故事,好像是《庄子》里面的:一次庄

子要去梁国。梁国国相惠子怕庄子夺他的相位,忧心忡忡。庄子去见他,给他讲个故事:“乌鸦得到一块烂肉,恰好凤凰飞过,乌鸦赶紧护住烂肉,怕凤凰抢。其实凤凰非梧桐不歇,非竹实不食,非甘泉不饮,怎么会看上这一块烂肉?惠子最终理解了:庄子根本看不上这个国相。

万历帝觉得,李易虽然不是凤凰,可是大明真就是一块烂肉。

李易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