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开荒团> 四七章 报纸逼宫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四七章 报纸逼宫(2 / 3)

来的将军。这点自知之明他是有的。

之所以还是要抄近路走千山,是他想看看,这个生态环境没遭人为破坏的时代,这座山和后世有多大不同。至于冯山虎,癣玠之患,除掉这个祸患还轮不到他出手。

后世解放后,华夏也有许多地方,比如东北、湘西,经过多年剿匪才安定下来。辽东在他治下不过几年,进入大治怎么也需要一个过程。

一队人马马蹄得得,顺着山路疾行。

夏季的千山,蓊郁青翠。山间各种不知名的鸟在鸣唱,山路上,不时惊走一只只松鼠、野鸡。

李易忽然有被人注视的感觉,回看过去,是林间一只老狐,正拨开草丛,窥视着他,不禁让他哑然失笑。

走了十多里,路上的行人多了起来,再往后,人越老越多,已经不能骑马驰骋了。一行人只能下了马,跟着人流走。

谭菜根有些讪讪的,自己吹嘘了一大通这条路便捷,哪曾想今天居然有这么多人,真是打脸。

李易倒是没有在意谭菜根的窘迫。他的马自然有人牵,他这一行人太惹眼,于是他让谭菜根这些人远远跟着,自己混在人群中,和一个中年人攀谈起来。

这中年人穿着湖绿色丝绸衣服,裁剪得体,衣服式样已经不是宽袍大袖了。

这几年新青年等报纸都在提倡“剪、减、俭”,所谓的“剪”,是指剪发。

古人不是不剪发,只是修剪,而不剪短。国人最开始看西洋人来到华夏,都是短发,感觉很惊奇。有跟风的时尚人士也剪短了,就被骂是“假洋鬼子”。

后来开荒团横空出世

,李易这些师弟都是和尚出身,多年不蓄头发,早已经不习惯长发,就成了板寸。军中战士都是最底层百姓,朝不保夕的,哪有那么多礼教束缚。自然就有样学样,逐渐的都剪成了板寸。

这个剪发可不是李易倡导的,他本人都是落后分子。现在剪发成风,普通百姓也几乎都是短发。只有一些怀旧的老人还墨守成规蓄发了。

第二个“减”是减去繁杂。包括繁文缛礼,也包括宽袍大袖。

普通百姓自古以来都是短衣,宽袍大袖是另一个阶级和普通百姓划分界限的标志。代表自己不需进行体力劳动,是高贵的脑力劳动者。这在提倡自由平等的青年们看来,这自然是腐朽没落的,必须要减。

衣服减也就减了,毕竟袖子短些,行动方便,人也清爽许多。可繁文缛节老人们就不同意减。

几千年了,晚辈见长辈要叩头,百姓见官员要叩头,仆人见主子要叩头,哪管你是在家里还是在大街上。只有平辈论交,才行拱手礼。

你这提倡的拱手礼也好,鞠躬礼也罢,还是乱了规矩。咱百姓毕竟不是军队,你这不跪拜了,咱岁数大辈分大的不是吃亏了?咱们小时候可没少跪拜,这回去哪找平衡?

可是开荒团地盘越来越大,进开荒团的衙门,已经彻底废除了跪拜礼。这些百姓能不给人跪拜,还是心下窃喜。不过别人不给自己跪拜,那就是动了自己的奶酪了。所以这跪拜礼的减,很是艰难。

但是《新青年》等杂志,是以打造新时代新形象为己任的。天天不遗余力的鼓吹、抨击,日子久了,青年人先行动起来了。在大街上扑倒叩头的越来越少,鞠躬致敬的越来越多。至于上海,公共场合叩头这个礼节是彻底消失了。

最后一个“俭”,第一个受到打击的是万历

帝。

报社记者记录了李易每天食谱,几乎工作餐都是在食堂和大家一起吃两菜一汤的自助。吃多少盛多少。

这些报纸第一个针对的就是万历帝:凭什么人家李易能做到节俭朴素,你万历帝每顿饭都是几十个人伺候,上百道菜陈列,你吃得了几个?你不知道许多百姓吃糠咽菜,饿殍遍地吗?

你说爱民如子,你的儿子都饿死了,你还奢靡浪费,不怕天谴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